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能统领天下之人,必属天之骄子。位处天之下,地之上,誉为天子。历代皇帝对天地非常崇敬,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美
的艺术去建造。祭天大典,是封建皇帝根据古代文献记载,以独享祭祀上帝权力体现其合法地位,也为向人民展现"君权神授"的观念,为了达到其宣扬神权以维护皇权的目的。一则以神之赋与的姿态巩固皇权,二则是
以神之姿态统领万生。
祭天之礼,从商夏之时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大凡君王之身,无不以天为敬,以地为统。隐涵之意,便是在天地之间,唯吾正身成神,恭拜者受之神之恩泽,洪福齐天,违背者水浇火融,万劫不复。
大宋祭天之礼,在排场之上,省略有弱减。一则是皇室逐步开明,减少祭祀活动的开支,杜绝铺张之弊。二则终年征战不断,在祭天之日皇室无暇顾及。真宗之年,那骚扰边界的蛮族在冷氏和夜氏的联合之下,得以彻底消除。所以,皇帝对天意所归之向尤为重要。皇身者,无不依天而存。天要亡君,世人难挡。上天要成就一个君王的丰功伟绩,必定会安
排前无古人之奇人能将,辅佐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真宗帝在祭前五日,派亲王到牺牲所察看为祭天时屠宰而准备的牲畜。前三日便开始斋戒。前二日书写好祝版上的祝文。前一日宰好牲畜,制作好祭品,整理神库祭器。皇帝阅祝版,至皇穹宇上香
,到圜丘坛看神位,去神库视边豆、神厨视牲,然后回到斋宫斋戒。
祀日前夜,由太常寺卿率部下安排好神牌位、供器、祭品;乐部就绪乐队陈设;最后由礼部侍郎进行全面检查。如此祭天之典,虽非震慑天下之威,可见皇帝用心之足,超过强兵阔邦之心。
冬至清晨,皇宫的祭天坛之上,早已经香火高然,诵经之声悠扬整齐,划破长空,震慑云霄之巅。皇帝清衣行七礼之后,三跪九拜,送帝神完毕,观看焚烧祭品,奏"佑平之章",起驾返宫,大典结束。
返典之时,众官皆平,无贵贱之分。如此明理之举,誉之皇帝深知天下百姓和众官为皇室之功劳,以平身待之。出得祭天坛,众官散去。司马监急步走到皇帝身边,沉声道:“皇上,承蒙皇上厚爱,未因老臣身带浊气而影响祭天之礼。老臣今日前来,收获不少,无奈家中后事缠身,只待老臣返府之后,料理后事,再
慢慢理顺不迟。”
皇帝抬手轻拂须,微微一笑,道:“朕的天下,能有今天之富强昌盛之貌,全托司马爱卿与众臣之功。你放心回去处理家事便好。只等平和之日,你即刻动身进宫与朕商议便好。”
司马监领命躬身退下,众妃跟随皇帝,朝着养心正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