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茂等兵学生军官的影响下,闲暇时维护火器,也便成了习惯。
“这是什么铳?”
守备哨官奇道:“这铳,没见过。”
李茂一笑,将配发的新火枪递过去。
一铳在手,守备双目便亮了起来,这火铳,与平日见到的制式火枪,有些不一样。
首先是铳托,守备哨官觉得就象天鹅的脖颈,他试着瞄了瞄,感觉非常有利握持与贴腮瞄准。
“有些意思。”
这种天鹅的脖颈式,似乎还有节俭工料,减轻铳枝重量的考虑。
想想也不对,因为若节省工料,整个铳身与铳托,就不必用上好的核桃木了。
这种硬木。
一向是优良的家具用材。
此木木纹理直,结构细匀,容易雕刻不说,上漆后更光泽良好,木料可不便宜。
更不说,枪托底板还用了黄铜,用着螺栓锁上,被挨一铳托都不得了,想想一铳砸在自己脸上,守备哨官想想都牙疼。
再看铳口下部,可以看到有一铜箍束紧,中部也是如此,而通条头两端包了精铁,上有铁片锁紧,明军通条很多是木制,经常折断,这些新式火铳,显然没有这个缺点。
铳的前后两端,还有火铳背带,上有金属扣环,可以自由的伸长缩紧,很方便的背在身上行军。
“好枪,到底是御林军。”
这枪,越看越是喜爱。
引起守备哨官注意的是铳机上的火门装置,他慢慢扣动板机,就见枪机慢慢开启,阴阳二机同时联动,配合之妙,击铳时便有大风,也不怕吹散门药,临敌无有不发之患,还省了开火门一步。
看着上面的工序精良,每个部件都磨得光滑,整杆火铳观之精美,作战又非常犀利,守备哨官不由叹息一声。
比起前线军中用的火铳,眼前这些火器,才是真的犀利精致。
“我也瞧瞧。”
堡内,一些边军出身的士卒,也忍不住向着新来的镇军,要去一杆火铳端详。
还学守备哨官样子扣动板机。
“别的都好说,就是这阴阳机不好造,记得万历年间,便有赵中书研制轩辕铳,不惧风雨。
但到了现在,官兵中很多火铳,也没有这种阴阳机,一开火门,其风甚猛时,药信便被吹走,临战经常不能打响。”
也不怪他这样说,阴阳机虽在万历年间便由赵士祯造出,但一直存有争议,上便有言,两个字,费事!费事,便难以大规模打造。
又要来一杆杆火铳,端详良久,似乎每一杆火铳,都若孪生兄弟一般。
堡内各人,不断的啧啧称赞,这要搁在十几年前,就算有工匠可以打造几杆这样火器,有些精美程度还不输于此,然如此规模化,批量化,是谁也不能想象的。
特别那种标准化,给众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子药合一,拿进铳内便可使用,不像边军,边军手中火器种类繁杂,各人铅子或大或小,常常难以通用。
不过看来容易做来难,便如这口径合一,真要做到,也是两个字,费事。
“唉,真是御林军。”
堡内气氛,不禁有些微妙,李茂感受到了一丝丝敌意。
“诸位严重了,哪有什么御林军。”
这一路走来,御林军这戏称,不胫而走。
这表明前线边军边民,对这些学兵军官为主的辽东镇军,颇有些不满,也在情理之中。
还有一个蔑称,私底下叫……少爷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