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众人都知,段誉口中的伯父是大理国当今的皇帝‘保定帝’段正明。此人的仁义举国皆知,也因此面经常被人笑成是软弱可欺,权利十有**都落到了权臣手里,其中又以‘善阐侯’高氏为最。秦朝因为小说《天龙八部》,改变了对他的印象,认为他绝不像表面那么简单,应该是大智若愚。要知道,在这种几乎众人皆知的弱势下,还能保住帝位那么久,同时不忘发展国家的实力,若这都叫昏君,那世上还有明君吗?何况,既然中原皇室有‘供奉堂’,如果大理皇室只有天龙寺,而且没人练成六脉神剑,段家所面临的难度必将更加巨大。由此可见,段家寄托在段誉身上的期望有多高!负担有多重!如果他从小没有养成小柳那种自得其乐的心态,又怎么承担得起。
为什么刚才在悬崖上面临生死抉择,他还能笑得那么自然?
对于司空虹的那一脚,为什么这么快就像全都忘光了一般?
秦朝现在总算有了些清晰的理解。
对于保定帝怎么会跟四大恶人纠缠在了一起?别人或许不理解,但在段誉落崖前,秦朝敢说,当事人都不一定比得上自己理解。按小说《天龙八部》中所载:十多年前的上德五年,大理国‘上德帝’段廉义在位,朝中忽生大变,‘上德帝’为奸臣杨义贞所弑,其后‘上德帝’的侄子段笀辉得天龙寺中诸高僧及忠臣高智昇之助,平灭杨义贞。段笀辉接帝位后,称为‘上明帝’。‘上明帝’不乐为帝,只在位一年,便赴天龙寺出家为僧,将帝位传给堂弟段正明,是为保定帝。‘上德帝’本有一个亲子,当时朝中称为延庆太子,当奸臣杨义贞谋朝篡位之际,举国大乱,延庆太子不知去向,人人都以为是给杨义贞杀了。按理,皇位本来该属延庆太子,当日只因找他不着,‘上明帝’这才接位,后来又传位给保定帝。
秦朝现在又不敢说了,发现书中所揭露的内幕,确实只占了现实中的小一部分。既因为一本书的容量十分有限,也因为书籍只是现实的延伸。即使比双胞胎还相似,都不可将之混为一谈。如果真心想要让现实回归到小说的命运轨迹,第一步就该自杀,把原本不属于小说内的自己给排除掉。但谁会那么傻呢?秦朝摇了摇头,发现自己以前确实有些傻里傻气,分不清现实与小说,老是将之混在一块。小说都已经从自己开始改变,竟然还傻傻地担心改变不了,担心回归原著的轨迹,做了无用功。发誓从现在开始,要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就算结局还是逃不过一个死字,但活着的时候只管活得更精彩。
用书而不被书用。
用虚而不被虚用。
个人分析:段延庆曾经多次来欲夺回皇位,觉得硬碰硬肯定不行,只得使用卑鄙手段,反正名声已是‘天下第一恶人’,无论怎么也恢复不了,干脆要恶就一路恶到底。但这么一来,保定帝更有了不归位于他的正当理由。却最担心他拼了一条命不要,定要让自己背上兄弟自相残杀的恶名,在历史上留下洗不掉的污点。
段誉想要帮助伯父,忽然心中一动,向保定帝推荐了秦朝,自己甘当说客。保定帝当然不会把希望全寄托在秦朝这么一个陌生人身上,但在一直找不到其它好办法解决段延庆的情况下,怎么也不愿轻易放过眼前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正好也想借机试探一下他,多了解一下他的实力、来历和品性,以防万一。秦朝听出段誉话中隐含了邀请之意,向他微微点了点头,但未马上展开行动。以前不怎么理解——按理说:肯定有保护中原皇室的厉害武者存在,但若全都是中原皇室自己人,与大理段家的情况类似的话,总得在江湖上历练一番才成事,怎么想都没必要隐藏那么深。但若不是中原皇室自己人,又为什么要保护中原皇室?那持续几百年的忠心,该从何而来?
片刻之间,脑海中存着的众多疑团,一齐解开了一半。秦朝有一半敢肯定:这个所谓的‘供奉堂’,并不受中原皇室的直接控制。而且里面的武林高手,在数量上严重不足,但他们的实力,全都到了先天级别。不然以中原的地大物博、人杰地灵,不会那么久都诞生不了一个先天级别的武者。只要那些先天级别的武学大宗师确实存在,除了中原的皇宫,什么地方最好藏身?这也顺便解释了,为什么巫行云不学李秋水,到皇宫当一当太皇太后。并非巫行云不想,而是中原‘供奉堂’的高手太厉害,而大多数小国都还不及西夏国,去夺那些太皇太后的位子,不止有学李秋水的嫌疑,还等于在身份上输了她一截。
巫行云肯向李秋水低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