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村子里过年的气氛就浓烈了起来。蒸馒头、蒸糕、腌咸肉、腌咸鱼,各种各样的好吃头全要准备起来了,飘荡在村子里的各种香气,引得小孩子们一个个馋的直流口水。按着村子里的习惯,每到过年时,村子里的娘娘们都会轮着做东,村子里要蒸馒头、蒸糕的人都会去做东的人家去。一方面是给自家蒸点过年用的馒头,另一方面也帮着一起干活,人多力量大,不然真要一家一家过,这一天也蒸不了几户人家。
林双家也是准备蒸馒头。林双喜欢豆沙馅的,林家爹爹喜欢萝卜丝猪肉馅的。每年林家姆妈总要蒸百来个,反正天气冷,放着也不怕坏。今年轮到村东头王娘娘家做东。一大早的林双就帮着姆妈刘小英拎着柴伙去集合。林双心里藏着小九九,抱着很木柴跑得飞快。
将木柴放在屋外,林双走进厨房,就发现已经有好多家到了。人一多灶间自然容不下了,于是,大家都转到堂屋里包馒头。林双乖乖的团团叫人,李家娘娘、刘家娘娘娘,一圈人叫下来林双觉得嘴巴都有点干了。这时就看到王娘娘在朝她招手。
“双双来啦,你姆妈呢?”王娘娘朝林双手上塞了一只馒头。“双双吃馒头,吃吃娘娘调馅的手艺好不好。”林双也不客气的咬了一口。
“谢谢娘娘,肉馒头真好吃!我跑得快,姆妈在后头呢。”林双有点小机灵,每年到这个时候,包子是随便吃的。说是随便吃的,但是人的肚皮就那么大,再吃又能吃掉多少呢?所以来蒸馒头的都乐得做个好人,招呼大家都来品尝一下味道。
主家娘娘摸了摸林双的头:“我去迎迎你姆妈。你坐在这儿不要跑。当心烫到了就不好了。”
“晓得了。”自家蒸馒头都比较实在,一只馒头的大小差不多就和成人的手掌差不多大。林双双手拿着馒头坐在门口慢慢的啃着。门外,主家王娘娘拉着林家姆妈在说悄悄话,说了好一会儿,才和林家姆妈一道进了门。
今朝林双的早饭、中饭、晚饭都是吃馒头解决的。等晚上和姆妈两人一人提了一袋包子回家时,林双就和姆妈讲了:“姆妈,明朝我们早上吃粥就好了。包子留两天再吃,好不好?”刘小英笑眯眯的点头。
晚上睡觉前,林双掰着手指头算日子:“姆妈,爹爹还有五天好回来哉,爹爹回来就好过年了。”林家爹爹是个木匠,做得一手好木工。从小跟师傅学的,做家具从不用钉子,只用榫卯结构。家具做好了,泼水不进。所以附近几个村上有木工生活要做的,都愿意叫林家爹爹来做。
听到林双提起她爹爹,刘小英突然想起早上王娘娘与她说的话。“英英,你家林志宏啥辰光回来。我家老林讲了,想开过年了,让你家林志宏跟他一起去宁夏讨生活。说是那儿有个同乡有关系,去了包能赚钱。多的我也不讲了,等你家林志宏回来了。再过来一起商量商量。”
现在林家全靠林志宏一个人做木匠赚钱。刘小英就在家种田、带孩子,忙里忙外。虽然刘小英在嫁过来之前就晓得林志宏家里是个什么情况,但是看着人家一个个都起了红砖瓦房,心里也是羡慕的。于是,刘小英的心里也挂记起这件事了。
二十三掸埃尘,二十四送灶,二十六过年,三十守岁。江南一带过年的风俗大约就是这样的。林双一向听话,姆妈叫做什么就做什么。所以小小的一个人,跟着姆妈一道帮忙做过年的准备。
掸埃尘说白了就是体力活,家里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要打扫的干干净净。虽然林双家的屋子是茅草屋,但是林家姆妈收拾的十分的清爽。正因为林家姆妈平时收拾的很清爽,所以二十岁掸埃尘基本没有费什么事,一大一小两个女人就这么做好了。
二十四要送灶。南宋有位诗人叫范成大,写过一道《祭灶词》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群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灶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群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