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582章(第2 / 2页)

甚至就连本地官府里也有不少人,私下投了不少钱在这项生意里,靠着由此带来的红利积累了不少财富。

六合本地有太多人的利益牵涉其中,要是中断这项贸易,那恐怕还没等海汉人打过来,六合县这边就得先爆发内乱了。

但也正因为如此,许多人都意识到,如果当下要躲避战乱,扬州应该不失为一个安全的去处。

往北跑有可能会撞上从洪泽湖南下的海汉军,往西的滁州也在海汉攻击范围之内,南边就是长江,唯有东侧的扬州一派祥和气氛。

唯一不能确定的是,扬州官府的态度如何,是否会在战时关闭边界,禁止难民涌入当地。

就在此时,扬州下辖与六合县相邻的仪真县传出消息,当地开始在两县边界附近搭建大量的临时建筑,据说是准备用来收容难民的窝棚。

这无疑就是在明确告知邻县的百姓,要逃难就尽管往这边跑,不用担心没方地落脚。

于是前往扬州方向,运载石英砂等货物的车队船队,规模突然就增长了好几倍。货物倒是没多多少,但押运队伍的人数却是见风就涨。

六合、江浦两县有数以千计的民众,开始借此通道逃往扬州方向。而车马行和船行也立刻转型做起了客运买卖,专门接收提前逃难的民众,当然运费肯定是要比平时贵多了。

有钱人可以选择坐船走,轻松又快捷,当天出发当天就到扬州了;没什么钱的可以只向车马行买个押运身份,自己徒步跟着运矿砂的车走,虽然过程累些,但也可顺利过关去到扬州境内。

由于借此渠道过境的难民数量实在太多,守卫边界的明军要拦也拦不下来,索性按人头收起了过关费。

管你是不是官府正在征募的青壮,只要交钱就能过关。这买卖一开,一两天内收到的过关费,就远超这些大头兵从军数年到手的军饷了。

六合县衙虽然也收到了报告,但对此却拿不出什么有效的办法。那些带人过关的车马行船行,本身都有着深厚背景,县衙可没足够的份量去硬碰硬。

再说就算换人去把守边界,在如今这形势下也未必管用,搞不好就是白白增加一批去分油水的人而已。

江浦六合两县搞了七八天征募,最终却只有寥寥一两百号人到衙门报到,其中不少人还是五六十岁的老头,纯粹是来充数的,根本指望不上这些人能在战时发挥作用。

在这两县人心惶惶之际,对岸的海汉舰队也终于开始动了起来。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