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植所说的话并没有错,在爆发黄巾起义之前,卢植便被汉灵帝派遣到九江郡、庐江郡一带镇压过当地的蛮族。
熹平四年(175年),扬州九江郡蛮族叛乱,朝廷认为卢植文武兼备,于是拜他为九江郡太守。卢植到任后,很快便平定叛乱。之后,卢植因身体健康原因而辞职。
后来,庐江郡发生蛮族叛乱,朝廷因为卢植在九江郡担任太守时,对当地人有恩威信义,于是拜其为庐江郡太守。卢植深知为政之道,在庐江为政清简,只是按照大原则办事而已。
但你要说卢植在九江、庐江一带是否要比陆康的威望要高的话,这得需要好好比较一番,毕竟陆康的政绩也相当可以。
朝廷重新征召了陆康,担任议郎,并且此时庐江郡出现盗贼黄穰等人,连结江夏等地的势力,多达十余万,攻陷了四个县。
于是乎朝廷任命陆康为庐江太守。在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击破了黄穰等,其它残余也纷纷归降。
要是单轮两人在庐江郡内取得的政绩的话,李济认为并没有多大的差距。
但是卢植可不只是有庐江太守这一个头衔,他还是汉朝最顶尖的那批大儒,曾经在黄巾造反时力挽狂澜的中郎将。
如果在整个大汉境内,谁人可以不知道谁是陆康,但谁人不能不知道谁是卢植。
如果卢植肯为李济出使庐江郡去劝说陆康的话,外有卢植这个招牌,内有家庭因素,陆康或许会对此思绪考量一阵子。
李济觉得,卢植出马的话,有很大的概率将陆康拉拢到自己的阵营之中,甚至还带着整个庐江郡一起投靠。
如果庐江郡在刘繇不知情的情况下落入李济的手中的话,那李济可以秘密通过庐江郡的传送阵去输送兵马,打刘繇一个措手不及。
或许还能够在那些窥视着扬州的诸侯势力反应过来之前,李济一口气将扬州完成一统。
“陆康此人忠于太守,此时他还与刘繇合作,不过是因为对方乃是汉室宗亲罢了。然而我可是朝廷亲自任命的扬州牧,在法理上他应该是听命于我。”
李济缓缓地说道。
在历史上,陆康为了保住大汉的庐江郡,可是宁愿与庐江郡一同玉碎,也不愿意与孙策同流合污,从此可见此人的品行如何。
要是陆康肯投靠过来的话,李济认可对方的品行,同时也因为吴郡陆姓的缘故,或许不会像对待周昕那样去对待陆康。
卢植稍微思绪了一下,随后回答道:“我与陆康曾经在朝中共事一段时间,虽然接触不是很多,但也听说过此人的行为作风,我觉得此人的品行是值得相信的。”
“如果李州牧允许的话,我愿意替李州牧出面,亲自劝说陆康携众投靠过来。”
说实在的,当卢植在李济说出对庐江郡的想法之后,李济就隐隐约约猜到对方或许有为自己出使效力的情况。
如今卢植亲自说出来,而李济却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因而并没有觉得有多大的讶异。
不过就算卢植没有说要为李济出使劝说陆康之类的事情,李济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将卢植说服,让对方为自己办成这件事情。
毕竟卢植这个重量级出面,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有很大的概率将陆康拉拢过来,只需要这样就不会吹灰之力得到一个郡城,任谁都会急眼要做成这件事。
“卢公有多大的把握?”
“并没有很大的把握。”
卢植摇了摇头,不太确定地回答道。
然而李济却腾得一下站了起来,朝着卢植深深鞠了一躬,拱手恭敬地说道:“卢植虽说并没有很大的把握,那便有把握。如果此事成功的话,那么庐江郡的百姓们就会免去一场战火。济不才,在此替庐江郡的将士百姓们向卢公道谢。”
“此事还未办成,安民为何行如此大礼,快快请起。”
卢植没想到李济居然会因此事而向他道谢,他顿时有些受宠若惊,连连拉起李济的双臂将李济扶起来。
李济微微摇头,却说道:“我本为朝中任命的州牧,然而董卓拨弄朝纲,让天下大乱将起,各地不少太守起了异心。我不想掀起战火,但为了黎民百姓们,愿意以凡躯扫平天下。”
说话的同时,李济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让在场的众人顿时肃然起敬来。
虽然他们不知道李济到底是不是真心地说出这番话来,但此时他们愿意相信李济会践行这番话。
“有安民的这番话在,我卢植就算豁出去这张老脸,也要将陆康劝服成功。”
卢植的语气也有些激动,身旁听到老友说出这些话的蔡邕,不禁感到愕然。
明明自己的老友在往日都不会做出这么匪夷所思的事情来,怎么会在今日,会在这里,会在李济面前说出这样的话。
蔡邕看着有些陌生的好友,百思不得其解。
“多谢卢公。”
李济拱手恭敬地回道。
“既然卢公愿意为我出使庐江郡,那不可能只是一介白身过去,如果卢公愿意的话,济便向朝廷为卢公奏请官职,不知卢公意下如何?”
卢植肯为他做出这些事情来,已经算是自降了自己的身份,要是这些事情传出去的话,恐怕会遭到一些不理智的士子开喷。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卢植重新出山,在朝廷里面挂上一职半位,这样一来的话,传到外面去就会说他李济高攀卢植,便不会骂声引到自己身上。
当然,卢植一日在扬州境内养老,料想那些士子也不会有什么过分的举措。
然而李济想得很美好,但卢植的摇头却拒绝了他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