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姜凡拒绝,所有助理都难免一阵失落。
姜凡把他们封锁在这栋大楼中,就是为了保密,此时姜凡拒绝告知他们原理,那他们就真的学不到。
不过,他们还是很快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栋大楼的秘密太多了,他们不知道的秘密多了去了。
姜凡看他们调整好了心态就继续跟他们聊ar训练系统的设计方案。
实验大楼里助理们对人工重力反应这么大,其外界对人工重力的反应更大。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都引起了巨大的哄动。
人工重力,又称人造重力,是指在太空或自由落体的环境下对地表重力效果的模拟。
各国一直在研究人工重力,因为这是探索宇宙必须面临的难题,这个难题不解决,蓝星人就无法让宇宙飞船远行,因为无重力的飞船对宇航员的伤害很大。
零重力将对宇航员的健康会产生一系列影响,例如骨密度下降,肌肉流失和视力下降。
根据最近进行的研究显示,太空飞行甚至会对免疫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在太空飞行过程中,宇航员很难保持平衡,睡眠被剥夺,心脏血管的运转趋于缓慢,出现肠胃气胀。
此外,宇航员还会出现一系列太空病症状,例如眩晕、沮丧和乏力。
布哈塔查尔娅的实验以及其他科学家在过去50多年进行的实验显示,绝大多数症状都由零重力所致。
人类毕竟是地面生物,还没有进化出适于在太空生存的特征。
所以只能想其他办法解决零重力的问题。
科学家一直在进行研究,了解和遏制失重状态产生的不利影响。
多国科学家聚集在一起,经过一系列卧床休息研究,了解21名志愿者在卧床休息21天后身体受到的影响,设计出了一套科学的调理方案。
甚至合作实施一项为期一年的国际空间站任务,测试一系列对抗失重状态的最新理论,例如加强锻炼和营养,
但这些也只是调理,最好的办法是让宇宙飞船和空间站产生重力。
目前比较普遍的方案是巨型旋转轮产生人造重力,说是人造重力,其实也就是一个离心力的应用。
借助于太空中的旋转轮,具体产生多少人造重力取决于旋转轮的尺寸和旋转速度,尺寸越大,速度越快,产生的人造重力越大。
举个现实的例子当水桶绕着绳子一定的速度旋转时,水桶内的水不会洒出来。
这是由于水受到的离心力与重力相等,水桶受到的离心力和重力的和恰好等于水桶的重量。
同样的,对于人体而言,人体也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从而感受到类似于重力的效果。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首先是预算问题,制造大型的旋转空间站需要海量的资金,包括发射、制造以及维护都需要庞大的经费。
而这些资金的投入可能是很难得到全球各国的共同支持和承担的。
因此,采用人工重力技术目前还不现实。
与其费大价钱弄人工重力,还不如多钱给宇航员调理身体。
其次是技术问题,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无法满足大型旋转空间站的制造需要。
空间站的建造需要应对很多技术难题,包括对空间环境的适应性,生命支持系统的完善,模拟重力的稳定性以及太空碎片的防御等等。
这些技术问题的解决需要更长时间的研究和开发,才能够有效地使用人工重力技术制造出合适的空间站。
不管是从资金还是技术,建造大型的滚筒型人工重力都不现实。
而且滚筒型的人工重力,依靠的是离心力,也就是说,只有在滚筒最外围的一圈才跟蓝星的重力接近。
这是变相的限制宇航员的活动范围。
所以虽然各国都有制造滚筒型太空站和太空飞船的方案,但都没有实施。
目前普遍使用的办法是给宇航员调理身体。
但姜凡的人造重力不一样啊!
虽然各国科学家都不知道姜凡采用了什么原理,但姜凡的重力室能产生重力是事实,这可是平地提高重力的技术啊!
在地面上可以实现十倍的重力,那就可以在飞船上实现一倍的重力。
也就是说有了姜凡的技术,他们再也不用建造什么滚筒型的宇宙飞船和空间站了。
这会降低宇宙飞船和太空站的建造难度。
而且人工重力除了对宇航员身体有好处之外,对飞船的其他设备也有巨大的益处。
在零重力状态下,人吃饭喝水都是一个问题,把饭和水吃进肚子里不难,怕的是饭和水四处乱飘。
为了空间站和宇宙飞船的安全,上边的设备都要做严格防水、防尘、防腐蚀、防短路处理。
某些特殊设备,比如马桶更是需要经过精密的设计,争取不潵一点。
无形间让宇宙飞船和空间站的制造难度大幅度上升。
姜凡的人造重力技术,可以降低空间站和宇宙飞船的制造难度,降低空间站和宇宙飞船的造价。
除此之外,空间站也没必要都弄成一节节圆滚滚太空仓,而是可以将宇宙飞船建造海上战舰一个样子,空间站也可以造成陆地大楼的样式。
这些领域蓝星人已经有了成熟的技术,只需要进行一些额外的改造就可以建出来,无形之间又减少了宇宙飞船和空间站的设计难度。
如此多的好处,各国的注意力都被盘古薪火所吸引。
特别是准备在航天业跟盘古薪火争锋相对的财团们。
本来按照他们的计划,他们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利用可回收火箭技术,还能勉强跟太空电梯媲美。
毕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送同等质量的物体上天,理论上所消耗的能量是一样的。
按照设计稿,太空电梯运送物资时,也是需要火箭助推的。
当然太空电梯的运输方式更加安全稳定,也更加的节能,可回收火箭的能量利用率肯定比太空电梯低。
但就算可回收火箭的能量利用率低,只要财团们齐心一致,至少在短时间内他们的航天事业不会落后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