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没有了 进书架
第814章 813“182厂都是我们东北人建起来的。”(第2 / 2页)

“二区修在沟里,夏天闷热的难受,叫“向阳沟”,三区建在半坡上也是工厂的最西边,是山上最偏僻、路途最远的一个家属区,大家都叫它青蛙塘,那里青蛙比较多。”

“我们现在就去青蛙塘,我家就在那里。”

小车又行驶了十多分钟,翻过一个梁,两人下了车,方明华看到不远处半坡上有数排整齐的红砖楼房。

“你看现在都是水泥路,当年都是土路,从这里要去比较繁华的集市要翻二个山粱,走大道路途远时间长,走小路坡陡又太累。”

“沙土道路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每逢下雨更是“寸步难行”,被雨水浸泡的黄泥巴特粘,一步踏进去,常常是脚出来了雨鞋留在了泥坑里。当时我住在9栋一楼,一到夏天雨季,山坡上泥水经常涌堵楼口,没想早上我们第一件事就是“抢险排涝”。除了上班和去单身食堂打饭,几乎整月不出青蛙塘。”

“当时我们每个人有“三件宝”——手电、雨衣和高跟雨鞋,直到80年,各单位职工自力更生挖排水沟、砌护坡、浇筑混凝土水泥路,才有了脚下这条路。”

“当年天汉地区比较落后,厂里职工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

黑布缠头穿长袍

老妇棉袄露红边

寒冬腊月穿草鞋

围着火盆来取暖

“几千人陆续从东北来到这里,边筹建边投产,房子、马路都没有修好,大家一起搬石头修路,红砖来了就搬红砖,背到工地上去,女同志也一起上。”

“也有女同志?”方明华问道。

“当然,妇女能顶半边天嘛,别小看人家,搬砖的一次能搬10块,那也将近五十斤重!我就是那个时候认识我媳妇的。”

两人边说边向前走去,方明华突然发现路边立着一个石碑,上面写着“治滑保厂大会战纪念碑”几个字。

看到方明华注意这个石碑,孙援朝解释道:“这是74年夏天,那一年不知道怎么回事,天被捅了个口子,雨整日下个不停,山体滑坡影响不远处的厂房安安危。”

“后来,基地组织6000多人,在这里抢修,“抢晴天、战雨天,治滑保厂做贡献”这是我们的口号,经过七个月的艰苦奋战,使滑坡地带得到控制,保住了厂子。”

“孙主席,你参加了?”

“那当然,当时我是厂里基建科科长,整天都呆在工地上,最后厂保住,但我们也付出代价,死了六个人,其中一个还是我朋友,我们一块从沈飞过来的。”

“喽,他们就葬在那片山里。”

顺着孙援朝的手指指的方向看去,方明华没看见什么,只看到一片苍松。

“你们可真不容易。”方明华由衷佩服。

“呵呵,三线建设哪家容易?黔省的011、湘省的013、还有061、062那都在大山里!有的山比这里的山还大。”

孙援朝说道:“其实,我们航空厂还算好的,你再看看核工业部的厂,那都在山洞里,比我们这里艰苦多了。”

跟着孙援朝在山上转了三天,跑遍厂区各个角落,这里不仅有学校、医院、还有电影院、俱乐部、澡堂.俨然就是一个小社会。

采访了一些职工和家属,也了解了厂里建设许多历史,方明华决定去山下找柯松。

上一页 章节目录 没有了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