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是升级,倒不如说是向着最初的设计理念靠拢-用避日蛛口旁的那对宛如双颌的螯肢改进结构,作为电磁加速轨道使用,对弹丸进行加速。腹部的一系列发射药储存空间和反应腔被大量储能组织与瞬间产生强大电流的电板柱器官取代,续航能力略微降低,但每一发生体炮弹,威力与射程,都大幅加强。
炮弹的变化倒是并不大,依然是由专门的装弹工虿前装射击,并通过末端从附肢结构改进来的弹翼调整方向制导,仅仅是取消了原先的化学喷射结构火箭增程系统。
电磁加速带来的射程已经足够,整个弹体外骨骼内部除去必要的空间突触与观测复眼等用于制导的结构,几乎是完全的战斗部装药。
如果不是地下世界环境真不一定经得起折腾,林易甚至还想倒腾几发采用聚变战斗部的生体炮弹,但毕竟引起地壳活动还是有点作死,便也作罢。
配套的,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增大体型,加强肌肉组织强度的装弹工虿和同样特殊的,基于菌毯组织的母巢形弹药储藏结构也已经就绪,组成最外侧的“炮兵阵地”。
坐镇最后方的核心母巢群结构间,高耸的金字塔形母巢建筑内,生体聚变反应堆产出源源不断的生物能,充盈在附近蔓延的菌毯组织中,为准备出发的兵力进行最后的补给。
地下,还有数只坑道虫在附近待命,如果有需要,它们虽并非为战斗而生,但同样不可小觑的庞大身躯便会加入战场,为前线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援。
而因为这场战斗的特殊性,阵地之中,还有一些特殊的身影。
棱角分明的主体,四条支撑地面的步进足,前两条较短,仅仅用于待机状态下或搭载重型武器时支撑身形,后两条粗大,以人类标准属于反关节或者说趾行机械结构,用于寻常步进,赫然是埃兹基陆战队使用的大型构装战斗机械,或者说战斗机甲。
几台战斗机械已经被简单的改造为无人驾驶,特殊的无线电信号直接从探索舰队残部栖身的位置发出,被空间突触信号接受并转播,进行远距离的遥控作战。
当然,它们出现在这里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毕竟对方很有可能与埃兹基母文明曾经遭遇的事情有关,也是为了展现出合作的诚意,林易为坑道虫安装了一個特殊的运载囊,将这几台战斗机械运抵前线,第一波次进入对方本体附近位置。
为了方便运输,它们甚至并没有携带太多武备,仅仅是一对基础的转管式速射电磁机炮和一条弹链,有巢群兵力主攻,它们基本不会有什么投入使用的机会。
而当最后的检查完成,便是“超个体生物”的身躯运作之时-一只只古网翅飞虫的身躯有序腾空而起,在空中集结成队,下方,各式陆战品级也同时迈动步足,向前进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