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了奶粉和的面,是带点奶香味,是不是更像供销社里头卖的那种?”
杜北指了指一头柜子上的罐子,“奶粉是托小高兄弟他姐夫卖的,就这么一罐子8块钱呢,要是买国外的更贵。”
他说着,将早就准备好的几个玻璃瓶分给三个哥哥,“我买了两罐子,一个留着做饼干使,另外一个分成三份,哥你们拿回去,每天喝一勺,补补。”
“不用,这玩意儿贼贵的,喝它干啥?现在的日子够好过的了,还补啥补?”
杜东拒绝,杜南、杜西也不肯收,一下子八块钱没了,多让人心疼啊,这要是喝奶粉,一口不得一毛钱?
林青舒帮着劝说,“杜大哥,你们还是收下吧,咱们男人身体壮,苦了几年身子骨也还硬朗,但总要想想大嫂子她们,还有小军。”
“小军瘦巴巴的,浑身上下没点软肉,肯定是要补的。”
“对呀!”杜北接话道,“小军都六岁了,咱家就这么一个宝贝蛋,得补的。”
林青舒悄悄瞪了他一眼,继续劝说,“以前没有这个条件,日子紧巴巴的也就算了,现在村里越过越好,杜北做饼干也还是要一直买奶粉的,自家人喝点也是顺便带儿事儿。”
“这饼干上市了肯定是能赚回来的,杜大哥,收下吧。”
“林知青说的对,大哥,二哥,三哥快拿着吧,你们再不收,我就叫嫂子们进来拿了。”
杜北硬要塞给三个人,杜东他们也就收了,还要掏钱给他,被杜北气的将三个哥哥拽着推出家门,“走走走,快回去歇着去吧。”
杜东三人心里头美呀,回家的路上恨不得哼起小曲来。
杜南一手拿着奶粉,一手拿着饼干,其他两个人也是同样的造型,脸上都是笑容,“大哥,老四看着长大了不少,都有脾气了。”
“说起来,还得感谢人家林知青,要不是文化人,说话办事就是不一样啊,他搬到老四那没多久,老四学了不少东西。”
杜东还挺得意的,要不是他和林知青的老师相熟,林知青还真不一定来他们这儿。
“这么一说还真是,咱村这厂子要没人家林知青还不一定能办的起来,咱们哪儿会看合同啊。”
其实压根儿没那么难,杜北故意这么做而已,现在一般都是签订单,只要识字,能明白意思,小心一点都没问题。
但为了突出林青舒的重要作用,杜北和外面签合同都是签最正式的最复杂也最细的合同,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那十来页的条文一列,杜东他们从心里上就觉得,这东西一定很难。
就像杜北问杜萍萍的那几个问题,什么千克、公升的,换个说法,不就是斤吗?一斤面掺多少水,会做饭的都会算。
还有除法,杜东他们肯定不会算,但要是问,一千块钱给村里人平分,一个人分几块,杜东算的比谁都快。
这就是学术说法和口头表达的区别而已,但就是可以凸显出林青舒的重要性。
一来,为林青舒在村里的地位加码,也为他们将来做一层基础。
二来,让林青舒也以为自己很有用处,更加用心起来,人一忙,就顾不得想那么多烦心事了。
杜东媳妇她们三个收拾完厨房就带着小军回家了,现在杜东哥仨也走了,家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趁着还有点光亮,杜北把炕桌放到靠近窗户的地方,将林青舒正在看的书和笔记本拿出来放好。
“青舒,累了就靠着点被垛。”杜北都收拾好了,让林青舒坐过去。
他去烧上一壶热水,把自己正在学的小学课本拿来,坐到他对面,“我跟你一起学。”
林青舒已经习惯了自己只需要等着就好的日子,等他也坐好了,炕桌底下伸过来两条腿,放在杜北的腿肚下面。
“今天把前面学的都复习一下,明天我给你出张卷子测试一下,掌握的差不多就换下一门。”
“嗯,那明儿咱得早起一点,你不是还想去城里买点东西给你老师寄过去?”
杜北记得他的每一个想法,妥帖的安排好行程,“明儿早起咱直接去城里吃包子,然后去百货大楼买东西,买好了中午就回来了。”
“给你炒个酱油鸡蛋,配米饭吃。”
林青舒的脸上自然的浮现笑容,听着他絮絮叨叨,仿佛日子都泡进了水里一样。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