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清照:崔颢以才名著称,然而却好饮酒和赌博,与女性的艳情故事常为时论所薄。
崔颢有才无德,好赌好酒好色,娶妻只挑貌美的姑娘。
并且动辄休妻,前后竟有四次之多,妥妥的渣男一枚!
可能正因为如此,崔颢少年为诗,多写闺乐,纵情迷性,与其生活经历应该不无关系。
因唐代科举中并未普遍使用糊名法,举子们普遍会在科考前向当时的名公显宦行卷干谒,以求引用。
当时有一位一言九鼎的唐朝大臣李邕,听说了崔颢的才情,主动约来一见。
这对于年轻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可以入仕扬名的绝好机会。
崔颢乐得屁颠颠前往,却没曾想碰了个大钉子。
李邕对崔颢不予接,甚至叱其无礼。
小伙子一下子如坠冰窖,从此更是声名狼藉。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
自矜年最少,复倚婿为郎。
舞爱前谿绿,歌怜子夜长。
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
崔颢将李邕比作魏晋美男王昌,将自己比作年方十五的新嫁娘,实在狂妄而直接。
难怪李邕看了第一句就愤而跳起,呵斥崔颢小儿无礼。
作为一位端方文人长者,李邕应该是感觉被冒犯了。
其实,以美人出嫁来比喻知音赏识,古已有之。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两者相同之处,都是以夫妇比拟这种先达与举子的引荐任用关系。
不同之处在于语体差异,也正是因为如此,造成效果迥然。
朱庆馀在诗中表达了对前途未卜的忐忑心情,姿态摆得足够低,将是否引荐自己的主动权交给对方。
与之相反,崔颢在诗中显得自矜自傲,没有给予李邕充分的尊重。
少年成名却郁郁不得志,在经历人生无常的历练后。
崔颢猛然间顿悟,索性将一切非议抛在脑后,开启为期二十年的风尘之旅。
行走于山水间,感受大好河山,心情豁然开朗。
终改往日颓靡,诗章多以边塞诗和山水诗为主,达到一个全新的意识境界。
其中,尤以李白要与之较劲的《黄鹤楼》为最甚。
李白在看到这首诗时,感慨自己想创作关于黄鹤楼的诗却无法超越。
崔颢的《黄鹤楼》其实算是变体律诗,是将古体和律体完美地糅合在一起,达到了一种极致。
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是以后人再难超越。
所谓诗穷而后工,只有在经历了生活的艰辛和心灵的痛苦过后,才能创作出更为精美的诗歌作品。
当崔颢完成了少年的轻薄失意,再经历中年的文化苦旅,真正达到了人生的艺术巅峰。
“鹦鹉洲三字,用的是三国时击鼓骂曹的狂士祢衡的典故。”
“祢衡被迫出仕后面对曹操的羞辱直接反击,痛骂曹操。”
“最终他因言语冲突被黄祖所杀,祢衡曾写过《鹦鹉赋》,以自喻自伤。”
“他被杀之后,葬在江中沙洲上,这个沙洲就叫鹦鹉洲。”
“才高位卑,终生不遇的崔颢来到黄鹤楼上。”
“看到已是青草离离的祢衡埋骨之地,当年那位狂士的悲情他定然感同身受。”
“芳草萋萋鹦鹉洲,明丽动人的画面下,埋藏着怀古之情,流离之感,迁逝之伤,不遇之悲。”
“后来李白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
“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黄鹤楼》,李白写下了四句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怀。”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曾供职于代州都督府,在定襄任录事参军。”
“750年前后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司勋员外郎。”
“有一年七夕,崔颢在长安城里,看到从上头的宫廷内外到市井的平民百姓,到处都搭起了彩楼。”
“那些妃嫔媵嫱和家家户户的女儿媳妇们,穿上了靓丽的裙裾,佩戴了晶莹的玉佩。”
“桌子上供奉了新鲜的瓜果,向着月亮,向着牛郎织女星穿针引线。”
“焚香礼拜,祈福许愿,他写下《七夕》。”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诗中记载了长安乞巧节的盛况,同时诗中也寄予了崔颢自己的身世感慨。”
“崔颢也是一个苦吟诗人,有一次得病时,有朋友跟他开玩笑。”
“你不是因为得病而瘦,是因为吟诗太苦而瘦。”
“754年崔颢就去世了,时年50岁。”
“崔颢年轻时候因年少轻狂,仕途不顺一直官位不显,郁郁不得志,令人遗憾。”
“但他的诗成就卓著,流传下来的42首诗的内容分三类。”
“一是描写女子感情生活的诗歌,二是边塞诗和山水诗,三是写景、怀古、赠答、谈理、记事的诗作。”
苏轼:崔颢从问题少年到一流诗人,一首诗令诗仙李白为之搁笔。
自汉魏以来,门阀林立,到了唐朝就有这七姓十家之称。
他们分别是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三家,清河崔氏两家,博陵崔氏,赵郡李氏。
这十大家族在当时是妥妥的名门望族,太宗时期就不断打压,高宗更是下令,不准他们互相联姻。
在这十大家族之中最为显赫的一家就是博陵崔氏。
在整个唐朝的强力打压下,这个家族仍然诞生了十五位宰相。
崔家诞生了一名男婴,取名崔颢,比李白晚生了三年。
生在这样的家族里,崔颢自然从小就锦衣玉食。
同样也是因为生在这样的家族,竞争也是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始的。
崔颢自幼就被要求熟读经典,博览群书。
在其他家的孩子外出玩耍打闹之时,他就被要求在高墙之内读书。
压力所换来的是早日名就,崔颢在十九岁那年就考中了进士。
要知道,考进士相当的不容易,韩愈考了四次才高中,白居易二十七岁,孟郊四十六岁,杜甫甚至是一辈子都没考中。
可见崔颢此人是有真才实学的,可随着他为官日久,他就开始肆意寻欢。
更为严重的事他沉迷于女色,娶妻只选最美者。
刚娶了王家的小姐,没过多久有看中了郑家的姑娘,娶而弃之,弃而娶之。
如果就这样过完一生,崔颢的人生也就是平平无奇,旁人提起也都会替他惋惜。
可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崔颢始终不得重用,离开长安。
从那以后,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漫游。
在某一天,他来到了黄鹤楼,登高远望。
回望自己的前半生有感而发,提笔写下千古名篇《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黄鹤楼被称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让一个本来注定被埋没的一个士族的放浪子弟,转眼就成为唐朝那么多诗人中璀璨的一人。
也许大唐的魅力就在这,得失一瞬间,转眼皆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