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8章 校门口见闻(第2 / 2页)

八十年代没啥娱乐项目,电视还没有在普及,所以看电影的人群还是很庞大的。

而农村露天电影很大一部分都是办丧事才放映。

王国的作文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啊!

不过就是有点损!

你想啊,这边在灵堂里哭丧,那边演的搞笑电影,这也是农村特有的一道风景。

有时候放映机旁边还有人卖爆米花、甘蔗、吹糖人、铁皮青蛙等等。

等到起灵的时候,还有管事的会找人扛花圈,齐沙原来就经常给周边村办丧事的人家扛花圈。

跟着送葬队伍把花圈扛到坟头,把花圈中间的拉花摘下来,回到村里凭拉花能换1块钱,小一点的童男童女纸人、仙鹤、金山、银山大概是5-8毛。

有的人家祖坟远的要走十几里路,近一些的也会绕路走上很远,总之这个钱也没那么容易挣到手。

听刘米提起王国的事,他才在原主的记忆里找搜寻到了这些往事。

本来是一件忧伤的事,让王国那小子这么一些,反而有些黑色幽默了。

两人说着话,时间过得很快,不一会儿就到了刘米家门口。

“小沙哥,你先别走,等我一下!”

刘米说完就往他们家跑去了。

不一会儿又跑出来了,手里攥着一块深蓝的东西。

走到齐沙面前没说话,直接塞到了他手里,转身又跑了。

齐沙打开折叠的很小的东西一看,是个裤衩。

“这丫头记性还真好,我随口说了一句话,她就放在了心上。”

他叠好塞到了裤兜里,便回家了。

吃完饭,他回到自己那屋里,穿上了内裤,又把零钱放在了口袋里。

拍了拍兜里的钱,觉得安全多了。

他在炕上打了个盹儿,歇了一会儿,便起来收拾了东西,骑上新买的自行车往县供销社去了。

王强、耗子、毛三儿一人骑着一辆自行车,旁边放着一个背篓,已经在供销社门口等了半天了。

“大哥!”

见齐沙远远的过来了,几人连忙站起来打招呼。

“你们收了多少?”

“我这大概有50斤。”毛三儿说。

“我收了120斤,7毛收的。”

齐沙问:“王强你呢?”

“我收了70来斤,你看都在这儿了。”

“毛三儿,怎么回事?你跟人家差这么多?是不是觉得收鸡蛋丢人,还是偷懒了?”

“我5毛钱收的,价格压得低,30斤能挣20块。”毛三儿有点委屈的解释:“放心吧,大哥,我没那么多思想包袱,咱们也是做得正经买卖,不偷不抢也没啥丢人的!”

齐沙听毛三儿这么一说,也放心了。

“想挣大钱可以理解,可不能想着一口吃个胖子。饭要一口一口吃,钱得慢慢挣。”

送完鸡蛋,几人站在供销社门口算了一笔账,毛三儿5毛收的挣20,王强7毛收的挣24,耗子6毛收的挣21。齐沙这有20来斤野鸭蛋,挣了20元。

这样算下来即便按一天20元算,一个月下来也能挣到600元,这已经比工厂的工人挣得多多了。

除去吃喝拉撒,两年奋斗一个万元户,还是很有希望的。

送完鸡蛋和鸭蛋,齐沙叫住三个人,在一块商量着下一步计划。

这三个人的收购价格,无疑王强挣得最多。

“接下来几天就按这7毛钱一斤的价格收鸡蛋,咱们干一段时间先攒点钱。山上的鸭蛋也就能捡这一两天,而且也不能全捡了,明年没蛋可捡了。”

哥几个累死累活费半天劲也就挣二十几块钱,就怕干的人多了,市场价有波动,利润就没多少了。

只能骑驴找马。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