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拖了几日后,看不下去的康老王爷、肃王、魏高卓和丞相等一众有实权的皇亲和重臣,带着几个史官闯入盛元帝的寝宫,他请他去上朝了。
盛元帝依旧以身体虚弱为由,拒绝上朝,打算一条路走到黑,逼迫朝臣们低头。
魏高卓早料到他会如此,变不慌不忙的回禀道:“陛下,朝政不可荒废,既然陛下身子不适,那臣等几个便亲自抬陛下去宣政殿。”
康老王爷也接着道:“也让史官好好的记下这一美谈,记下陛下带病朝上的光辉时刻,以便流芳百世。”
这话一出,可算是拿捏住盛元帝的命门了。
盛元帝要是真让他们几个抬着去宣政殿,那这事没一会儿就会传遍大街小巷。
届时,他绝对会被那些官员和百姓唾骂,他的皇位也会越发的岌岌可危。
史官一记下来,他不仅现在身败名裂,百年之后也还会被人后人唾骂指责。
一想到这后果,盛元帝顿时不敢任性了,只得心不甘情不愿的随着魏高卓他们几个去宣政殿上朝。
一到宣政殿,看着那么多官员乌泱泱的跪在大殿内,盛元帝就觉得头疼,很想逃。
但一转头,他就瞅见康老王爷、魏高卓他们那几张冷漠严肃的脸,这顿时让他心头一紧,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
都是身居高位的人,气势都很强,板着一张脸的样子任谁来了这心里都止不住发怵。
在他们的目光下,盛元帝老老实实的在内侍的搀扶下来到龙椅上坐着。
他刚坐下,在大殿内的官员便纷纷谏言。
“如今,因陛下荒唐的行事,以至于陛下痛失民心,令不少忠臣良将寒心,还请陛下悬崖勒马,不要一错再错下去。”
“古往今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陛下还不做些什么来挽救,那我朝危已。”
“还请陛下速速写下罪己诏,已安抚朝臣和天下百姓……”
文臣谏官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劝说着盛元帝,基本上大部人都在劝盛元帝写罪己诏。
少部分人劝盛元帝在写下罪己诏后,立他们看好的储君,然后退位。
劝诫盛元帝写罪己诏官员大部分都是保皇党,是真心为盛元帝考虑的。
他们提出的建议是能最大范围保住盛元帝声誉的,只要盛元帝下罪己诏,把认错的态度放端正些,那这些事很容易就过去了。
毕竟这些事情闹得太大,若是盛元帝不拿出一个态度来,朝臣和百姓的心里都过不去。
但他们的一片好意,盛元帝非但不领情,反而还十分愤怒。
他觉得所有人都在逼迫他,都想把他从皇位上拉下去,都对他的皇位虎视眈眈的。
在朝臣们劝诫了一会儿后,盛元帝便直接怒吼道:“够了,都给朕闭嘴!”
“朕是皇帝,是这天下之主,雷霆雨露皆君恩,朕有什么错!?”
他费劲心思坐到这个位置上,站在权利的顶峰,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轮不到旁人来指手画脚。
他才不要向朝臣和百姓们低头,他们算什么东西!
他心里这么想的,嘴上也这么说的。
低下的的朝臣们听到他这话,一颗心都凉了。
尤其是那些真心实意为盛元帝考虑的官员,感觉自己的一颗忠君爱国的心都被盛元帝踩在地上践踏,让他们感到无比的失望和寒心。
有几个官员在失望和愤怒之下,直接跳出来指责和痛骂盛元帝,直接把盛元帝骂得狗血淋头。
文官骂人,是不带一个脏字的,但就是能把人损得体无完肤,把盛元帝气得半死。
“放()
肆,谁给你的胆子这么对朕说话的!”
“来人,把他们都拖下去砍了,谁要是在多说一句,就和他们一起陪葬。”
这时,一个大臣声嘶力竭的吼道:“陛下是真想当昏君,留下千古骂名吗?”
这话一出,盛元帝有一瞬间的顾忌,但很快他就恢复原状。
因为,他突然想到,他顶着的是曲云堰的名字,就算留下千古骂名,骂得也是曲云堰,与他无关。
就算他把大历搞得灭国了,也都是曲云堰帮他背上这些骂名。
一想到这里,盛元帝像是解开了一直束缚着他的东西,再无一丝顾忌,彻底放飞自我了。
他这几十年矜矜业业的处理国事,简直是蠢透了,他无论做得再好,都是曲云堰的功劳,和他没多少关系。
他就应该荒唐行事,让曲云堰在史书上留下千古骂名才对。
想到这里,盛元帝便道:“那又如何,死后之后的事情,朕又不知道,后世怎么评价,任由他们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