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斜阳夕照,落霞满天。
湖面金波耀眼,天空归鸟翩翩。
金碧辉煌的岳阳楼,镀上了一层玫瑰色。
这是一天里最美好、最绚丽的刹那。
岳阳楼居岳阳城西,唐张说守此时所筑,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为之记。
相传纯阳子吕洞宾曾登临壁上留诗,有云:“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后人塑像供奉,香火不绝。
楼高三层,檐牙飞橼,建筑壮丽宏伟。
二楼临湖的一张桌子,相对坐着钮清和“袖里乾坤”胡智两人。
他们自“游龙堡”脱险后,因与“武林双异”等所约日期临近,遂昼夜兼程赶来岳阳,刚好在端午前一天抵达。
由于长途奔波,体质尚未恢复的“须弥剑客”钮霍柱一到岳阳就累得躺下了,只好请“黄面虎”黄彪陪其在客栈休息。钮清和胡智则往几处显眼的地方打探,看能否碰得上“武林双异”等人。
坐在窗前,凭窗远望,一片水色,浩浩荡荡,横无涯际,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远眺群山苍翠,犹置几席间。
面对如此壮丽的景色,钮清心胸一敞,脱口吟道:“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
这是唐李商隐所作的七绝诗《岳阳楼》,此诗题为“岳阳楼”,却没有正面去描写它,但从诗人登楼时的喜悦、庆幸的心情中,能深刻感受到湖光山色消结化郁和怡情悦性的妙处。
钮清近日来,因所负重任过巨而心头郁闷,亦因“武林教”势力过于强大,对能否战胜、如何战胜“武林教”而颇为忧虑。
此时,眼观湖光山色,心中豁然泛现出与之情景交融的《岳阳楼》诗,不由脱口吟出,霎时忧郁顿消。
“袖里乾坤”胡智亦为钮清的情绪所染,欣然应和道:“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是诗圣杜甫气势恢宏的千古华章《登岳阳楼》。
清初黄生评论此诗“前半写景,如此阔大。五六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但联系诗人的生平、思想、历史背景和诗人当时面对的自然风光,细细品味,即能发现颔联与尾联互相照应、浑然一体的深层意蕴。
杜甫不仅技巧上的炉火纯青,更主要的是他从未放弃过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他虽然经常过着“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群。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生活,却从未改变过“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的理想。
杜甫后半生,受安史之乱的影响,经常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他的凌云健笔是在虚写眼前景,实抒胸中情,是胸中块垒鼓起了他想象的翅膀。看似写景,实际上他是在深深地慨叹李唐王朝金瓯破碎,自己和老百姓一道在战争的风涛中浮沉。此联是对唐王朝的形象描述,是对老百姓苦难生活的艺术写照。在他贫病交加到“老病有孤舟”之际,为之一哭的仍是“戎马关山北”处于战乱中的人民,其精神境界,光耀千秋。
此诗富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始称绝唱。
“袖里乾坤”胡智在感慨湖光之美、抒发胸中之情之余,借古喻今,暗示钮清,目前“关山北”亦有准噶尔叛匪倡乱,老百姓亦正在遭受战乱之苦。提醒钮清不但要对抗“武林教”,更要心想人民、胸怀全局。
钮清闻弦歌而知雅意,肃然向胡智点头致意。
两人正在心神激荡、感慨万千之时,钮清忽然心中一动,目光转向楼口,只见一前一后上来了两人。
走在前面的是一位身穿灰色大袖袄,同色灯笼裤,小小的绑口快靴,身材适中的女人。两条弯弯的远山眉,一双星眸如午夜寒星,小巧而挺直的鼻子,下面同样是小巧的嘴巴,如果不是她红光闪闪的脸上已出现许多细小的皱纹,与那满头的白发,绝不会想到她是一个老女人。总之,她年轻时定然是个令人倾心的美人儿。
跟在后面的是一位银须垂腹的老人,凤眼蚕眉,岁月的风尘虽在他眉梢眼角留下了痕迹,但一张红彤彤的脸,仍是那么充满生气,远远看去,倒像一个刚出胎不久的婴儿。童面银须,天生奇矮,真是好生滑稽。
这么两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极引人注目的。
钮清、胡智乍见此两人,同时一怔。
“袖里乾坤”胡智除了惊奇之外,对两人那奇特的形貌忽似有所悟。
而钮清则从其眼神中看出这两人均身负绝顶武功,其功力之深,似犹在“武林双异”之上。
自经“游龙堡”一役,他通过实战的锻炼,获得了颇为丰富的对敌交手经验,尤其是对“武林双异”、“长白一枭”艾登罗、黄衣蒙面人、“玉面哪吒”黎刚及“长白三鹰”等人的功力、武技进行分析、比较后,他已基本上能通过他人的外部特征估测其功力深浅、武功高低了。
从此以后,他已从“身怀绝顶内力、武技”之人,真正成长为“武功绝顶的武林高手”。
那两人上得楼来,白发婆婆双目一扫,即走到一张空桌边落座。
奇矮老者紧随其后,正欲在白发婆婆对面坐下,却见白发婆婆双目一瞪,面现怒容,忙灿灿地坐到邻近一张桌子上去了。
两人各叫各的饭菜。白发婆婆神色冷傲,始终连正眼也未看那矮老者一眼。奇矮老者神情古怪,不时偷窥那白发婆婆一眼,一副欲语还休、坐立不安之状。
吃喝完毕,白发婆婆招手叫过小二,付账即行。矮老者未及结账,赶紧将一小块碎银仍在桌上,亦步亦趋地紧跟着下楼。
两人身形刚消失在楼梯口,“袖里乾坤”胡智忙道:“盟主,我们快走。”
钮清一怔,惑然望着胡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