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5章 归还灵气,青峰山神(第1 / 2页)

苦集灭道,四圣谛,其实是互为因果的两部分。

集为因,苦为果,这两谛需要体验众生之苦难,也要明白这些苦,由何而来,因何而起。

相对而言,这是比较容易证得的。

因为苦就在那里,只要你去看,去想,便能参悟出来。

可是剩下的两谛,却是法,如何解脱苦难,超脱苦海的法门。

灭是法,道为果。

意为“领悟寂灭一切苦因之法门,从而得道。”

所以关键在于这个灭谛。

灭谛,又称苦灭谛。

如何灭苦?

这是无数佛门弟子,钻研修行的根本,也是绝大多数人的最终追求。

但得道之人,却是寥寥无几。

世间众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

而这八苦,借由心感召。

明白这个道理,便要修心制欲,是无明烦恼,由集业断除去我、法二执。

贪瞋痴烦恼已尽,生死解脱,众苦消除,得寂灭境,安住涅槃。

如此,才得八正道,修成人间阿罗汉。

可要寂灭烦恼,谈何融合?

人有七情六欲,乃生而有之,无从断绝,又身处红尘浊世,诱惑无边,生发无边欲望,又有几个人能做到清静自在,恪守本心不变?

佛门那诸多的戒律,其实就是借用外法,来限制自身的这些欲望。

可这完全是治标不治本,只是修行不够的人,以此自持罢了。

即便是法海现在的修为境界,也始终还是参不透如何真正地寂灭苦因,断绝烦恼。

难道是要舍弃所有的七情六欲,才能断灭烦恼吗?

可那样的佛,和寺庙里的泥塑木雕又有什么区别?

嫉恶如仇,慈悲怜悯,这些又算不算是情?

法海不懂,也想不明白,他还无法真正做到不失本性,又不为七情烦恼所惑,所以他现在能做的,就是按照自己的本心而行,或许机缘到了,便可自然明悟其中真妙。

嗡——

一道金光撞破云雾,极速飞来。

法海盘坐于青莲之上,睁开眼睛,眸中佛光灿烂,伸出手,那金光便自行落入掌中,化为大罗金钵。

如今燕红叶已经将里面的孩童,全部送归家中,金钵自动寻觅他的气息,回到了这里。

金钵中,还有一道留音符书。

“谨呈圣僧知之,见符如晤。承蒙圣僧提携,我已将孩童尽数送归,获益善功,本欲亲往向圣僧辞别,但骤得宗门传讯,需前往追踪七世怨侣踪迹,只好拜别。他日修为有成,再去金山寺拜谢圣僧,聆听教诲……”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