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0章 当外甥太难了(第1 / 2页)

姜宁长这么大,第一次来政府。

也第一次见到了老家的父母官。

父母官见了他,第一印象就觉的不靠谱。

无他,太年轻,嘴上都没毛呢,而且连个司机都没有,还是自己开车过来的,这么有钱连个司机都请不起,怎么能不让人怀疑,好在这只是一些主观印象。

父母官很亲切,北安的年轻人愿意为家乡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而且有实力投资几千万的大项目,妥妥的优秀青年,父母官当然挺高兴,要是北安多几个这种优秀青年,也不至于每年市里的表彰大会上都被当成落后典型批判了。

县里的第一次会谈也没有实质内容。

就是见个面聊一聊,确认一下投资意向。

父母官总得听听投资人怎么说。

姜宁按沈立明所说,吹了一顿高大上的牛逼,也提了一些要求,要五千亩地,水电网路这些基础设施都要解决,反正就是漫天要价讨论还价。

领导们就听听,当然不可能现在就表态。

会谈结束,直接下地方去考察。

北安的荒地有很多,具体哪里比较合适,姜宁也要看看才知道。

距离远近、地形是不是平整等,都需经综合考虑。

姜宁没有开车,和父母官坐中巴车下去。

秘书提前通知,让各乡镇做好准备。

……

郭友平今天在县里办事,办完事不想回乡上。

快过年了,好多事也暂时放下。

难得心情不错,去父母那看了看小女儿。

中年得女,才三岁,很是稀罕。

正陪女儿玩呢,忽然接到大老板秘书的电话。

随手接了起来:“李主任你好。”

李秘书道:“郭老板好,大老板陪外商下乡镇考察,张桥那边做好接待准备。”

郭友平说声好,挂了电话就赶紧叫司机。

然后穿鞋下楼往乡上赶。

难得放松一下,又被意外打乱。

着实有点无奈。

可大老板陪外商去考察,他这个一把手不在现场怎么行。

张桥离县城有点远,四十多公里路。

半个小时到了乡上,路上打了电话,准备工作早就开始做了,该铲雪的铲雪,该扫树叶的扫树叶,都是业务能手了,虽然忙但不乱,会议室也准备好了。

茶叶已经放在了杯子里,就等用开水泡。

椅子也摆好了,一点瑕疵没有。

郭友平检查了一番,就在办公室和几位副手坐着等。

顺便交流信息,打听来的什么外商。

“说是本地人,人还挺年轻的。”

“才二十来岁。”

“要投资农业。”

“投资五千万……”

这都不是什么秘密,打个电话就知道了。

郭友平和几位副手惊讶,才二十来岁就这么有实力,放南方发达地区不稀罕,可北安哪来的这么牛逼的年轻人,都挺好奇,一直等到中午也没见人。

打电话问了问,在王墩吃饭呢!

一直等到下午快三点半,老板秘书打来了电话。

现在去小寨子,下一站是张桥。

郭友平忙带上副手,去乡界处等候。

天寒地冻,乡下格外冷。

在外面站了会,冻的手麻脚木。

就上车等,一等就是一个小时。

正昏昏欲睡时,忽然司机说了一声:“来了。”

郭友平抬头望过去,就见远处出现一辆中巴车。

立刻下车,走到了前面。

除了司机,其他人也都下来了。

随着中巴临进,大伙都站直了身子。

很快,中巴开过来停下,下来了一群人。

郭友平等在车门口,刚和下车的大老板打了一声招呼,就看到了跟着下车的姜宁,顿时吃了一惊,以为看错了,都有点不敢认,毕竟六年没见了。

最后一次见面,还是15年过年的时候。

六年前的姜宁,那真的是青葱年少。

这些年变化可不少。

即使样貌变化不大,气质也不同了。

姜宁回来两个多月,这还是第一次见到二表哥,变化到是不大,就是比以前胖了,也变老了,毕竟四十几岁的人了,他主动招呼一声:“哥!”

郭友平这才确定没有认错人,定了定心神:“你怎么在这?”

姜宁笑道:“我跟领导下来看看地。”

沈立明作为项目引进人,也陪同下来考察,他这个副主任太虚,离县里太远,等闲是没机会跟着大老板下来考察的,这次是沾了姜宁的光,见郭友平有点懵圈,就说了下:“姜总是这次农业项目投资方。”

郭友平惊呆了,说不出话来。

父母官到也没怪罪,本来都不打算停车的,但姜宁知道来张桥可能会碰到二表哥,不可能装作不认识,更不能见了面再说,车上就说了两人的关系。

这才特意停车打个招呼。

聊了几句,重新上车出发。

郭友平也上了中巴,介绍张桥情况。

大约二十分钟,车开到大峪口停下。

众人下车,站在高处观望。

张桥在北安最东边,西边绿的,是草地,东边则是黄的,是戈壁滩,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条件有点恶劣了,草地还好,开发难度很大。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