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融通妄想力量最大;在五阴的妄想当中,最有主导性的就是想阴。
其实:色阴跟受阴主要是在承受果报,受报完,就算了;但是想阴通内通外、通因通果;它既是一个结果,更重要的,它也是一个因地──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你来生的结果,完全是你心中的想象创造出来的。
我们为什么要听经,诸位知道吗?就是学习佛陀是怎么想像的。
你看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佛陀遇境逢缘,他为什么会选择布施的想象、持戒的想像、忍辱的想象?我们现在学佛,就是学佛的思考模式,把凡夫的想象转成佛的想象,你就成功了,这个种性就成功了。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位法国百货公司的店员,有一天,他在经济萧条的时候被裁员,没有工作了…整天喝酒,所以他太太离开了,家庭破碎了…非常沮丧,他就想自杀;他就一方面喝酒、一方面开车,开到河边,就往河里走过去,走到一半他突然想到:欸…不对!我有个好朋友很关心我,我临死之前应该跟他道别一下,就拿起手机跟朋友道别说:我想要自杀,向你最后道别…他朋友说:哎呀,你不要急着死,我知道有一个人会算命,你好歹给他算命看看,可能有希望也不一定。他在朋友劝说之下:要死之前算个命吧,就跟他朋友去算命了。结果那个人算命──用水晶球一看哎呦…你前生是拿破仑啊!
算命先生说:你是拿破仑转世的。他一听哎呦…我是拿破仑…他本来对拿破仑也不了解…不要急着死吧,看看拿破仑是怎么样;去图书馆研究拿破仑整个生平…,拿破仑做什么事,都是主动积极…他每天看拿破仑的传记,他的心——不思议心、不思议变,他本来是非常消极、非常懈怠放逸的人;他慢慢就觉得我是拿破仑,我应该传承我前生的想象才对!他变成主动积极,后来他就去找工作,不断的找,终于找到工作了,他在整个店员当中不断的努力,后来他变成法国百货公司的巨子,经营了很多、很多的连锁店。
事后商业周刊在访问他的时候说:你真的是拿破仑转世吗?他说:我不知道,应该不是吧!但是他当时的想像,对我很有加持力。就这样……
我们可能会有一个不是很圆满的现在,但是你一定要好好培养你的想像,否则你的未来也完了。
我们今生可能是来酬偿业力,我们是来还债的,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过了就算了,但是面对环境的时候,你用什么思考模式,这个非常重要。
一个菩萨道的道人,他要有两种想象,你来生就非常的安乐圆满:
第一、你要有来世的想像:你会觉得今生比较重要?还是来生比较重要?在你的思考模式…来生比较重要,那你这个人有功德。一个太重视今生的人,要远离过失就很困难,你很难为了来生去做一些牺牲。你要经常有一个创造来生的想象──你要经常告诉你自己:你是为了来生而活的!你就成功了。
第二、你要有众生的想像:当我们的利益跟无量众生的利益,相冲突的时候,你会做什么选择?你会选择利己?还是利人?(大众答:利人。)对!前一段,是牵涉到功德跟过失,这个是牵涉到功德大小的问题。
我要提醒大家一件事──如果你今生的所作所为,你总是只想到你自己,即便你好好的布施、即便你好好的持戒、你也很努力在修忍辱,我可以告诉你:你来生的功德肯定不大;就算有,也不大。为什么呢?因为法性量等虚空──众生发心小,你的想象力就这样子,你来生会有什么样广大功德呢?
宗喀巴大师说:我们凡夫,我们过去什么善法都做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什么都做过,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是这副德性呢?佛陀也做很多善法,为什么他成佛了呢?因为他的心态跟我们心态不同:
佛陀在布施的时候,是为无量众生来布施;他持戒的时候,是为利益无量众生而持戒。佛的心量开阔,心量大,所以他的功德大!
我们凡夫的心量狭小,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来生的想象跟众生的想象,你来生才会有大功德出现。其实来生的果报──就在你的心中,看你要不要栽培而已;今生已经来不及了,你今生要改变很难,因为它是异熟果,业力成熟了;今生是前生决定的,你的重点是在来生,关键就是──你要改变你的思考模式。
己四、明行阴相
行就是一种迁流生灭之相。
体迁不觉
【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销容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
双诘是非
【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如必是真,汝何无觉?】
结示立名
【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
前面的想阴──就是取像分别;行阴──就是念念的迁流生灭相。
化理不住──所谓的行阴就是身心世界当中,那种生灭变化的根本,它的相貌是念念迁流变化的;比方说指甲每天在长,头发也不断的在生长,乃至于我们壮年之后,气血慢慢的消灭,面貌不断的在老化…而这每一天的变化、每一秒中的变化,我们自己觉察不出来,这就是行阴。
佛陀就称呼阿难说:此若非汝,云何体迁?这个变化相到底是不是我们色身的一部分呢?如果它不是,那它为什么会影响我们色身、会不断的变化呢?如果它就是我们的色身,那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出来呢?所以说:诸行念念的迁流变化,它是一种妄想!什么叫妄想?一种什么妄想?一种幽隐的妄想──很微细、很难觉察的妄想。
我们前文──色、受、想这三个是容易理解的,行阴跟识阴对我们凡夫来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已。什么叫行阴呢?它形容一件事情──我们的生命是动态的。你说:我现在很快乐,其实你讲的快乐相是指前一剎那。我们是活在一个动态的生命,动态的生命无法保持原状——说:我今天跟昨天一样…没有这回事!你要嘛比昨天进步,你要嘛比昨天退步,生命没有保持原状,因为生命是动态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生命受了行阴──迁流的影响。
己五、明识阴相
前面的色、受、想、行是一个生灭相,识阴相对于前面,它是一个寂静相,是前面四阴的一个依止处,我们叫大仓库。
识阴非真
【又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不容习妄。】
随境生灭
【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忘俱无,于后忽然覆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
引喻申明
【阿难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宁受妄习?非汝六根互用开合,此之妄想无时得灭。】
结示立名
【故汝现在见闻觉知中串习几,则湛了内罔象虚无,第五颠倒微细精想。】
第五识阴──指的是第八识──是我们精纯明了、湛然不动摇的第八识。第八识相对前面的色、受、想、行,它是寂静相。如果我们把这个寂静相,当作是一种常住不变的真如,那就有问题,它不是真如。为什么它不是真如呢?佛陀说:它是生灭的、受熏的;因为第八识它表现在我们的身心世界,离不开见闻嗅尝觉知六根的作用;假设这六根是精纯、真实的,它就不应该容纳虚妄的习气才对,真不能容妄;事实上,六根的作用是生灭的──有增有减。怎么说呢?
佛陀讲出一个譬喻──假设第八识是不生灭的,那么它表现在六根,为什么我们过去,曾经在某一年,看到一个很奇怪、很特殊的东西,经过几年以后,我们忘了一乾二净,连那个忘记的念头也没有了,可以说忘得彻彻底底、干干净净。但是后来,覆睹前物,又再一次看到这奇特的物品,心中的记忆又再一次的现前,一点都不忘失。可见这个精了湛然不动的第八识,它是念念受熏,它的确是有增、有减,有时候记忆力增加,有时候记忆力衰退,它所产生的这种熏习种子的功能,可以说无量无边,又如何来计算?
所以第八识──你说它是生灭也不对,说它是不生灭也不对,它是生灭跟不生灭的和合,它的体是真如,但是它所表现的作用却是受熏的,受熏就是变化的。佛陀结劝说:阿难当知,此湛非真──第八识这个湛然的相状,它的作用不是真实的,就好像一个急速的水流,你远远望去好像是寂静,它只是流得很快、流得很微细…我们看不到而已,并不是说没有流动。所以假设它不是一个妄想的根源,它又怎么能够受熏呢?除非你能达到六根互用,这时候你的妄想才能够消灭,否则第八识的生灭相都是存在的。
则汝现前这六根的作用──中串习几。
中串习几什么意思呢?第八识的作用,就是把过去的习气跟现在的习气,把它互相的贯穿──过去贯穿到现在,现在也会影响到过去。这个湛然明了的熏习,它是罔象虚无的假象,它是什么假象?是一种颠倒的、我法二执相应的、微细不可了知的一种精纯之想,所以第八识也是妄想。
第八识的主要功能有两个:
一、它在因地上叫持种──它可以把你过去所打的妄想、所造的业力,全部保留下来,叫持种。
二、它在果报上异熟──它把你最强的业力变现成果报,它是执持种子、变现果报。
我们现在受菩萨戒,有些人他缘境发心——缘十法界发断恶修善、度众生的增上心。有些人一发心,就发起来了,有些人很困难,你要让他发菩提心很困难,就是他过去生没有这种栽培;就像听经,有些人一听就懂,有些人听了以后,好像似懂非懂,栽培不够。
要知道:现在的我是由过去影响的;所以我们看一个学佛的人,他有一个特点──他经常很矛盾;现在的我要这样做,过去习气的我不同意,经常会发生这样;我想要这样做,另外又有一个声音出来反对,这是真妄交攻!你没有学佛,当然现在的你跟过去的你是统一的,那你就没办法改变!一旦是修行人,他现在的我跟过去我肯定会互相冲突的。
在《经律异相》讲到一个件事:
有一个人,他白天的时候出去,看到一个天人长得很庄严又有光明;这天人看到一具尸体,他对尸体散花,然后绕着尸体赞叹、礼拜。这个人就问他说:欸!你应该是一个天人,这么庄严!你为什么对这具腐烂的尸体这么好呢?他说:你不知道,我现在有这样的果报,都是它造成的,它是我的前身,它过去生积集很多的善业,把我创造出来。这个人,走着走着…到了晚上的时候,看到一个小鬼,拿一个皮鞭在鞭打一个尸体。他说:欸!鬼啊,你为什么要鞭打这具尸体呢?他说:哎呀,你不知道,我被他害惨了,我现在很痛苦都是它害我的。这是他的前身。
阿赖耶识──它可以让生命变成一种相续。为什么生命会相续呢?因为有阿赖耶识。
为什么你死掉之后,马上会出现生命?阿赖耶识把你的业力保存了。你看所有的前七识都没有保存业力的功能,它造完就走了;第六意识造完业,就走了,是第八识把它保存下来,使令这个生命相续下去。
我们修行人,大概就是两个选择──第六意识,跟第八识。第六意识就是──现在智慧的你,第八识是──过去的你;你要用第六意识的智慧来调伏第八识,所以我们一个人经常要修止观。
怎样修止观?跟过去的你沟通!
深层沟通──你告诉你自己:不要在三界流转下去了,三界有很多快乐,这个快乐都是有过失的,有烦恼故、有诸罪业故、有老病死故、非实安乐住,这个快乐果报是夹杂着痛苦的危机,夹杂了三恶道的危机。你必须用智慧来跟过去的你,做一个深层沟通,产生一个生命的共识。
第六意识的工作,就是跟第八识沟通,这叫转识成智!
戊三、结成
【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
这是作总结──前面五阴的果报,是由五种不同的妄想创造出来的。总而言之,你现在的色、受、想、行、识,都是妄想创造出来的。这里主要是讲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妄想本来是毕竟空的。
《楞严经》讲了很多思想,其实就是一个主题:
称性起修──你要站在一个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断烦恼;你要站在一个本来没有生死的角度,来了生死。
这两句话诸位听得懂吗?你这两句话懂了,你学习《楞严经》基本上及格了;如果你这两句话还听不懂,那这一堂课对你来说,只是结缘──结来世的因缘,也很好。我再重复一次:
修行人不能站在妄想的角度,来思考事情;你要站在真如的角度,来思考事情,你的修行才会突破得快。
你的思考模式,会影响你进步的快慢哦!为什么古人说日劫相倍?人家修一日,超过我们修一劫,因为他的智慧深。你不能老是活在过去的颠倒想,说:烦恼是真实的,我佛号也是真实的…我跟你拼了。那就糟了,那你要修到什么时候呢?你要想想看,妄想是无量劫打来的妄想,你现在少少的佛号,你想跟它拼了,你这不是不知量力吗?
但是你有般若的智慧就不同了,你告诉自己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站在一个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断烦恼;站在一个本来没有生死的角度,来了生死;从现在开始,你要从真如的角度来思考事情,从胜义谛的角度来思考事情,你进步就很快了。
从本来无一物建立你的菩萨道,从本来无一物提起你的佛号,这就是本经首楞严王三昧的思想;先找到你的家,然后从你的家里重新出发!
前面就是在讲这个观念──色、受、想、行、识,五阴是本来没有的,是后来的妄想捏造出来的;既然它是妄想捏造出来的,它自然可以还灭,是这个意思。
好,我们最后一堂课会把这个《楞严经》的法要圆满,今天到这里,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