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嘛,如果皇上真有办法,那为什么千百年来都没人能成功?”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她的脸上写满了不相信和嘲讽。“大人您可得想清楚了,这事儿马虎不得啊。”又有一位大臣提醒道,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焦急和担忧。
百官们听了房玄龄的话,都摇头表示不信。她们觉得,如果皇上真有治河的好法子,那以前的明君们岂不是都白活了?而且皇上现在还没动手呢,那些明君们可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试过了,结果还不是留下了这个难题。所以,房玄龄的话,她们实在难以相信。
“大人啊……”就连长孙无忌也苦笑着摇了摇头,表示不认同。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和困惑,仿佛也在思考着这个无解的问题。
“这只是我的猜测罢了,过阵子自然就知道了。”房玄龄叹了口气说。她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和淡然,仿佛已经预料到了接下来的风暴。
皇上这一招,简直就是在悬崖边上跳舞啊,成了就是英雄,败了就是千古罪人。可谁又能改变皇上的决定呢?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百官们心中暗自嘀咕,却也不敢说出来,只能默默地等待着接下来的命运。
正说着呢,一个小太监急匆匆地跑进来宣布早朝开始了。她的脸色苍白,眼神中充满了紧张和焦虑,仿佛也在为接下来的事情担忧。
百官们连忙收起心思,一脸严肃地走进大殿里。大殿上静得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随着一声沉重的脚步声响起,李世民皇上出现在了大家面前。她穿着龙袍,威严地坐在龙椅上,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可侵犯的威严。百官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上,生怕皇上说出什么惊人的话来。
可皇上却皱着眉头环视了一圈儿,然后问了一句:“程将军怎么还没到?”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悦和焦急,仿佛对程将军的迟到感到十分不满。
这话一出,百官们都愣住了,心里头那个纳闷儿啊。李清歌那小子平时就爱迟到,皇上啥时候在意过这事儿啊?今天怎么突然问起来了?难道是想把治河的重任交给她?
一想到这儿,大殿里就开始有人倒吸冷气了。背脊发凉,心里头那个怕啊。要是让李清歌去治河,那还不得乱成一锅粥啊?黄河泛滥得更厉害,老百姓可就遭殃了。
一个老臣吓得差点儿摔倒在地上,眼睛瞪得老大,满脸惊恐地说:“皇上!万万不可啊!请您一定要三思啊!”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和恳求,仿佛是在用生命在劝阻皇上。
百官们也纷纷跪倒在地,苦苦相劝。她们的脸上写满了恐惧和担忧,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灾难。李世民见状也是愣住了,愣在原地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迷茫和无奈,仿佛也在思考着这个艰难的决定。
哎呀,她还没开口说话呢,怎么就引起了这么大的动静?她心里头可是一个字儿都没蹦出来呢。难道,她们还能听到她心里所想的不成?
她暗自嘀咕着,目光扫过殿下一众臣子,只见她们个个面露惊疑之色,仿佛她心中所想已然泄露无遗。
“不是不是,她只是在琢磨着黄河水患难治,但听说李清歌这人博古通今,说不定有什么好主意。”她又想了想,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要不就把这治河的大任交给她,或者偷偷学点她的治河秘籍?”结果这么一想,李世民差点被吓得失色,连忙定了定神,轻轻摇了摇头,心想自己真是想多了。她能听到李清歌的心声,那是老天爷的恩赐,这些老臣子怎么可能听到她心里的话呢?
“你们这是什么意思?”她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是惊涛骇浪,淡淡地问了一句,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众人。她们或低头不语,或面面相觑,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陛下啊,我们就是担心,治河这么重要的事儿,千万不能交给程将军啊。”一个老臣子满头大汗,上前谏言,她的声音微微颤抖,显然内心极为不安。治河得靠军中的能人,现在朝堂上得宠的将领,也就李清歌一个了。陛下对她那么好,这不是明摆着要让她挑大梁吗?老臣子一想到这,差点没晕过去。要是真把重任给了李清歌,黄河不仅治不好,还可能更乱套!今天就算是拼了老命,也得拦着。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李世民一听,笑了,那笑容里藏着几分无奈与了然,“你们多虑了,人选还没定呢,咱们再商量商量。”这话一出,大伙儿都松了口气,有的拍拍胸口,有的擦擦汗,仿佛刚从一场噩梦中醒来。
“陛下,臣来晚了。”门外传来李清歌不紧不慢的声音,听起来就像是在敷衍。百官们一听就火了,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直往门那边瞅,仿佛要将她看个透彻。李清歌大摇大摆地进了殿,一身青衫猎猎作响,她环视一周,看到这架势,不由得愣住了:“咋回事啊?我又没抢你们粮食,又没拐你们闺女,干嘛这么瞪我?”她一头雾水,但还是赶紧躬身行礼,声音里带着几分戏谑:“陛下。”李世民摆摆手,示意她起身:“起来吧。”她心里头其实挺踏实的,因为能听到李清歌的心声,预感她能解决这个难题。
“人都到齐了,咱们就说说治河的事儿吧。”李世民笑眯眯地看着大家,那笑容温暖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黄河泛滥成灾,历史上多了去了,每次一泛滥,就不知道要害死多少人。这黄河啊,既是咱们的母亲河,也是个难缠的猛兽。治它是刻不容缓了。大家有什么好主意,都说说看。”她看起来一点也不着急,因为她知道这些官员们能想出啥好主意来。果然,大伙儿一个个面露难色,心里头都在嘀咕:今天不是讨论治不治的问题,而是怎么治的问题。陛下主意已定,咱们劝也没用,还不如好好想想怎么献策呢。于是大家纷纷开口,说的无非就是疏导和堵截的老一套,但在细节上倒是挺下功夫的,每个人都试图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一些新的见解。
李世民听着众人的议论,心里头已经有了计较。她的目光不时扫向李清歌,只见李清歌眉头微蹙,眼神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她知道,李清歌心里一定在琢磨着什么。
而李清歌呢,她在心里头琢磨:【陛下想治河,这是好事啊,对大唐百姓都有利。但治河可不是闹着玩的,疏导和堵截都不是长久之计。要想根治黄河水患,还是得筑坝。不过这得大钱啊,大唐虽然有钱有力,但恐怕没人敢提这个建议。筑坝控水是个好主意,既能长远解决水患,又能保护沿岸百姓。只是,这需要的不仅仅是钱财,更是决心和勇气。】她一边想对策一边暗暗点头,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景象。
李世民一听这话,脸色都变了,又惊又疑:“控制黄河之水?这谈何容易啊!虽然你这主意不错,但实施起来太难了!”她眉头紧锁,怀疑李清歌是不是在说大话。但仔细一想,这法子还真有可能行得通,只是需要大唐倾尽全力才行啊!
“朕有个想法……”李世民话一出口,百官都竖起了耳朵,李清歌也挑起了眉毛,心中暗自思量:【原来陛下早有打算啊,不知道这法子行不行?估计也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稍微改进一下吧,难有什么新意。】她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微微颔首,示意李世民继续说下去。
李世民环视一周,缓缓开口:“朕想,治河之事,非一日之功,也非一人之力所能及。咱们得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李清歌,你古今通吃,有没有什么新奇的法子?”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期待与鼓励,显然对李清歌寄予厚望。
李清歌闻言,微微一笑,那笑容中藏着几分自信与从容:“陛下,臣确实有个想法。咱们可以筑坝控水,但这坝不是普通的坝,而是能够调节水量的智能坝。在黄河的关键地段建造这样的坝,既能防洪又能灌溉,一举两得。”她的话语清晰而有力,仿佛已经在心中描绘出了那宏伟的蓝图。
百官们一听这话,纷纷议论起来。有的点头称赞,有的则面露疑惑。李世民则目光炯炯地看着李清歌,心中暗自赞叹:【这小子,果然有两下子。筑坝控水,这主意倒是新颖。只是,实施起来恐怕不易啊。】她沉吟片刻,缓缓开口:“李清歌,你这主意倒是不错。只是,筑坝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咱们大唐虽然强盛,但也不能轻易动用国力。你得给朕一个详细的计划,让朕看看这法子是否可行。”
李清歌闻言,躬身行礼:“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负所望。三日之内,臣定将详细的筑坝计划呈上。”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坚定与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成功。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好,朕就等你三日。希望你的计划能够让朕满意。”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期待与鼓励,显然对李清歌充满了信心。
随着李世民的吩咐,百官们纷纷散去。李清歌则留在原地,心中暗自思量:【筑坝控水,这不仅仅是一个工程,更是一个挑战。我得好好规划一下,不能让陛下失望。】她目光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胜利。而李世民则看着李清歌的背影,心中暗自赞叹:【这小子,果然是个能人。治河之事,或许真的有望了。】她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繁荣景象。
李清歌在殿内微微一愣,但那抹疑惑很快就被她深邃的眼眸掩盖,心里头还是不太相信李世民能真有什么治河的好法子。她轻轻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嘲讽,仿佛在说:“治河?哼,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没一会儿,满朝文武的眼珠子都齐刷刷地盯在了李世民脸上,眼里满是好奇和期待,就像是等着看一场精彩绝伦的大戏一样。大殿内,烛光摇曳,映照出每个人脸上复杂的神色,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息。
“哎!”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治理黄河嘛,要么疏通,要么堵截,但疏通了怕水患更严重,堵上了又劳民伤财,还不是长久之计。”她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坚定,仿佛已经对这个问题思考了许久。
“这两条路啊,都走不通。”她说得那叫一个坚定,声音响亮,如同惊雷一般,听得众人心里头都是一震。百官们面面相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不解,仿佛被李世民的话语所震撼。
就在这时,一位老臣突然眼前一亮,仿佛豁然开朗,她点了点头,赞叹道:“陛下真是明察秋毫,一语道破天机啊!”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敬佩和感慨,仿佛对李世民的智慧深感佩服。
其她大臣也纷纷附和:“既然这样,陛下肯定有高招儿治河。”“陛下心里是不是已经有盘算了?”“干嘛不早说啊,急死我们了!”她们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激动得不行,仿佛已经看到了治河的希望。
李清歌也愣了一下,她那双明亮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惊讶和好奇。她暗暗想道:“嘿!李世民这小子还有两下子,不是个省油的灯。说出来的话,肯定能震人一跳。”她眼里闪烁着赞赏的光芒,直勾勾地看着李世民,仿佛想从她身上看出更多的秘密。
李世民感觉到李清歌的眼神,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了一下,但很快又收住了。她心想:“臣子们这么夸我,我哪有那么高兴啊。”她故作镇定地扫视了一眼大殿内的百官,心中却涌起一股自豪和自信。
接着,她一本正经地说:“我打算放弃老一套,在黄河里多建几个大坝,分段控制水流,还用狼烟来传递信息,这样黄河就尽在掌握了。”她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魄力,仿佛已经看到了治河成功的那一幕。
“水灾来了,就开上游的坝放水;干旱了,就调水去下游。你们觉得怎么样?”李世民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期待和询问,仿佛想听听百官们的意见。
大殿里一下子静悄悄的,百官们瞪大了眼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不可思议。她们谁都没想到这么好的主意竟然是李世民想出来的。她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和赞叹,仿佛对李世民的智慧深感佩服。
李清歌也是一惊,她心里头嘀咕:“哎呀妈呀!我说的跟李世民想的一模一样,这也太巧了吧!”她那双明亮的眼眸中闪过一丝诧异和惊喜,仿佛对李世民的智慧深感意外。
“这家伙是不是偷听我心里话了?这么超前的想法,也就聪明人能干得出来。”她暗暗想道,心中对李世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我心里头已经给她点赞了。”她轻轻嘀咕了一句,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然而,她的喜悦很快就被现实的残酷所冲淡。
“不过啊,想法虽好,做起来难啊。现在条件有限,人力物力都不好凑。”她轻轻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和担忧。她知道,治河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现在的大唐正处于困境之中,要想实现这个计划谈何容易。
李世民一看李清歌的反应,心里也是咯噔一下。她暗想:“难道我太草率了?”她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焦虑和不安。她知道,这个计划虽然好,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
这时,长孙无忌干笑了一声,走上前来。她的脸上有点尴尬,仿佛对这个计划并不完全认同。她轻声说道:“陛下说得对啊,建坝控水是个好办法。但问题也不少啊。”
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担忧和无奈,仿佛已经看到了这个计划背后的重重困难。她继续说道:“要想控制黄河,得建多少坝?得多少钱?国库能不能撑得住?”她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忧虑和不安。
她这一问,就像是拿刀直戳心窝子啊。李世民一听,脸色都白了,刚才那股子热情劲儿也消了大半。她苦笑了一下:“看来朕是有点儿草率了,你们给好好算算吧。”她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和自嘲,仿佛对自己的冲动感到有些后悔。
长孙无忌算了算说:“要控住黄河,得建一百多座坝呢,每座都得老鼻子钱了,还得准备粮草。咱们国库里的粮食,也就够吃两个月的。”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沉重和忧虑,仿佛已经看到了这个计划背后的巨大压力。
“再说人手吧,虽然咱们勇士不少,异族百姓也能用,但修一百多座坝还是不够啊。”她继续说道,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和感慨。她知道,这个计划虽然好,但实施起来却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更何况,眼瞅着就要春耕了……”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焦急和忧虑,仿佛已经看到了春耕和治河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她知道,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治河计划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她这么一说,问题就跟下雨似的,一个接一个地来了。李世民心里头沉甸甸的,眉头紧锁,一脸失望。她暗暗想道:“朕原本以为治河没辙了,现在看来还是有法子的。只是这法子有了,咱们大唐家大业大的,也难一下子办成这么大的工程啊。”她的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焦虑,仿佛已经看到了治河之路的艰难和曲折。
“这可咋整?两年后水患就来了,大唐要是垮了,就更别提治河了。”她越想越头疼,头皮发麻,脸色跟土似的。她知道,自己必须尽快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否则大唐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突然间,李世民的眼神猛地一亮,仿佛眼中闪过了一道新的光芒,那是一种在绝境中寻得一线生机的惊喜。
“哎呀,我差点忘了,还有个李清歌呢!”他心中涌起一丝希望,目光转向镇国将军,仿佛在寻找一个被遗忘的宝藏。然而,周围的百官却纷纷撇嘴,显然不以为意。长孙无忌早就说过,治理黄河,得靠人力、财力和物力三样齐备,哪是李清歌一个人能搞定的?问她也白问。但即便如此,大家的目光还是不由自主地集中在李清歌那张清丽脱俗的脸上,她的容颜仿佛总是带着一抹不可言喻的魅力。
李清歌愣了一下,随即抱拳行礼,脸上带着一丝歉意,那歉意中却又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陛下,臣乃一介武夫,平日里所思所想,无非是如何操练兵马,增强军力。至于其他事情……”说到这儿,百官都愣住了,脸上的肌肉不由自主地抽搐。这家伙也太能吹牛了吧?谁不知道她平时除了睡觉就是闲逛,还好意思说自己日思操练?真是无耻之尤!李清歌说完,立刻收获了一堆白眼,但她却毫不在意,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仿佛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误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