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14章 终章(上)心中的天秤(第2 / 2页)

悲伤的情绪瞬间被冲淡,姜笙哑然失笑:“你想太多了,我可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谢依涵似乎松了一口气:“那就得了,嗨,你有什么不想说的……”

她第一次这么善解人意:“就别说了吧,咱们各自安好,见不见面有什么呢。”

“嗯。”姜笙低声道,“好好的。”

她不想悄无声息的离开,然后留给好友一个不能解开的谜底。但对于自己的事情,她也同样不方便多说。

寂静弥漫在两人之间,最后是谢依涵轻说了句:“谢谢。”

“谢谢你,姜笙。”

“保重。”

她说:“无论在哪里,记得照顾好自己。”

姜笙说:“你也是。”

“挂了。”

“挂吧。”

按下手机关机键,姜笙看了看出租车的窗外。

红灯转绿,前面就是老师的家了。

周老院长今天休息,姜笙按下门铃的时候,他还在写毛笔字。

见了姜笙,他随口问:“今天怎么有时间过来?”

然后招招手:“正好,来,写两个字我瞧瞧。”

姜笙过去,长桌的羊毛毡上铺着大张宣纸,纸上写着的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正写到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周老院长把“世”字补上,然后把笔递给她。

姜笙也没推辞,往下落笔

「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迹」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老师见她倏尔停笔不动,还指点:“前边还行,有点进步,后边便不得其笔意了。”

姜笙笑了笑:“是我走神了。”

老师道:“你心思不在这。”

姜笙手顿了顿,把笔架到葫芦形的岫玉笔搁上。

笔搁是小学毕业考试,她拿到第一笔奖学金后买给老师的礼物。本来就不是很好的料子,过了这么多年早就跑水了,颜色暗淡浑浊。

后来她又送了老师一个小叶紫檀的竹节状笔搁,但旧的这个仍旧一直被留着。

姜笙忽然不着边际提起:“我六七岁就跟着您学习,到现在也快十六年了吧。”

老师道是,感慨:“一晃十几年过去了,第一次见到你时你看着那么瘦小,也不知道怎么忽然长这么高了。”

姜笙弯唇:“您一直是我的榜样,以前我想毕业后就考到医院来,像您一样把毕生所学用在研究疑难杂症、治病救人之上,从阎王爷手底下抢人,但是现在看来,好像不行了。”

老师去拿字帖的手似乎停顿了片刻。

还未及反应,只听姜笙接着说:“老师,我有割舍不下的事情要离开这里一段时间,甚至可能永远不会回来了。”

她的声音很轻,语气却很坚定。

“但无论在哪里,我都会谨记您的教导,救死扶伤,全力以赴以期答复您对我的苦心栽培。”

她将始终铭记誓词,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周老院长瞧着自己的得意门生,姜笙一动不动任他打量,站得笔直,柔软的眉目里竟然透着一丝坚毅。

他沉默了半晌,后问:“是和你这半年不见的事情有关吗?”

姜笙点头,没瞒着,也没解释。

周老院长叹了口气:“你是我从小看大的,什么品性我心里清楚。”

“如果有什么事情就放手去做吧,别给自己留下什么遗憾,我这边不用你挂念。”

姜笙心里有点难过,但还是扬了扬唇。

老师便问她:“什么时候走?”

姜笙低声应:“明天。”

“好。”老师点点头,“那就把这幅帖子写完吧。”

其实写到这里,已经不剩一点了。

姜笙重新蘸墨、舔笔,一笔一划,写的是颜体楷书。

老师笑她:“一篇帖子三种字体,换作以前肯定要被我骂。”

姜笙也笑:“还有一种字体是您写的,您可别骂自己。”

老师摇摇头,半晌后叹口气。

肇庆端砚研磨出来的墨带着淡淡的香味,他拿起来反复看了又看,最后也没移开目光:“走吧,我送你。”

姜笙应了。

老师将她送至小区门口,陪她一起等出租车,最后说:“去吧,别回头。”

但车子启动时,姜笙还是抵着飞快的心跳慌忙按下车窗,探出窗外回头最后看了自己的老师一眼。

老师还在目送她,印象里精神矍铄的长辈不再高大,佝偻了背部,也有了白发。

姜笙抬起手挥了挥:“老师,再见——”

车子轮胎向前滚动,她大喊:“再见,老师——”

老师也挥了挥手,嘴唇似乎动了动,但姜笙已经听不到了。

她只看到老师的身影随着车窗外不断拍打来的风越来越远,也越来越小,最终消失不见。

今日一别,大概不会再有相见之日了。

只祈祷松鹤长春,青松不老。

人生总伤别离,但至少离开时,她有好好说再见。

写得好难过

在兰亭写下「俯仰一世」的王羲之,是不是或许想过有人会感慨一句「兰亭已矣」;

那么在滕王阁写下「兰亭已矣」的王勃,有没有想起王羲之的那句「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到现在一千多年过去了,不仅仅是兰亭已矣,滕王阁也被毁重建多次。

小时候觉得寒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生命之短暂,似乎刚出生便要迎接死亡。

可现在想想人类一生不过百年,之于宇宙也是沧海一粟。

再过一千多年,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还会不会如王羲之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志一也」,踩在同一片大地,发出相似的感慨?

*

嗯还有就是,写着写着觉得姜笙下一秒就要改变主意了哈哈

一边是耄耋之年的老师,一边是思念多年的姐姐,难过的是甘蔗不能两头甜,世事也难两全。

余华先生回应“把悲伤留给读者”时说,自己的桌子也曾铺满大撂餐巾纸,真的没有执笔者会不跟笔下的世界共情的,从谢依涵对姜笙说保重开始、到老师一如往常的招呼、再到桌子上那个留了近十年的笔搁和最后目送的身影……还有车子启动并远去的时候,

无数次我站在姜笙的角度都很想回头,很想很想回头,可姜笙这一回头,就同样再也见不到姜羡了。

老师说的是:“去吧,别回头。”

其实也是在说:“不要后悔,向前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