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旬湖广最南端的永州府,孙传庭此时正在永州府指挥围捕李自成和张献忠他们的残部。
不久前逃往贵州的李自成,被贵州当地的土司给杀了,人头现在已经被送到了永州府。
而逃往广西的张献忠,也被孙传庭的大军在柳州给追上,张献忠兵败身死,不过张献忠的一些亲信如李定国等还是跑了。
现在孙传庭的大军和广西的官军正在围捕之中。
这日孙传庭正在自己的大营中小憩,师爷邓天伦满面春风的跑了进来,大声高喊道,
“东家,好消息,好消息。”
孙传庭一个机灵惊醒过来,当即脱口而出,
“抓住了李定国他们啦。”
邓天伦摇摇头,笑嘻嘻的说道,
“就他们那几个小贼头,手下就几百个兵,闹不起什么大事的。”
“是朝廷给东家的封赏来了,绝对出乎东家你的意料之外。”
孙传庭打趣道,
“不会是把本官调到京师当阁老吧,那以后不得喊本官一声孙阁老?”
邓天伦知道孙传庭肯定对阁老没有兴趣,再说现在内阁啥情况谁不知道。
首辅黄景昉就是个傀儡,专门给李相背锅的。辅臣吴甡就是一个应声虫,专门给李相打下手的。
这要是去了内阁根本就没有展示的机会,只能每天喝茶养老。
“东家你也想得太美了,这喝茶养老的美差可轮不到你,不过朝廷对你的封赏可真是太厚了。”
孙传庭也来了兴趣,
“哦,有多丰厚,给本官说说,看本官这么多年为朝廷出生入死的回报究竟如何?”
只见邓天伦说道,
“朝廷封东家为太保,汝宁侯,赏赐布十万匹。”
孙传庭顿时倒吸一口凉气,三公之一的太保,这大明就没有几个人活着能得到的荣誉,目前有李相居太傅。
汝宁侯,这汝宁可是一个府,连李相的儿子才是襄城侯,那襄城也不过是一个县。
还有这布十万匹,可是好几万两,这朝廷的赏赐简直出乎意料,不可谓不厚。
孙传庭只能呆呆的说道,
“真厚,真。。。厚。”
十一月草原的归化城,此时归化城下有着密密麻麻的军帐,十余万骑兵,现在正驻扎在这里。
这十余万人,有三万汉军骑兵,其他的都是被征召的蒙古人,这时要准备兵进西域。
监军张煌言刚结束了南京之战又急匆匆跑回来,准备参加兵进西域的大战。
对这种开疆扩土的战争,张煌言可谓是热血沸腾,现在正等着自己的伯父,大明的李相前来,毕竟李相说得他要亲自指挥。
不过等来的却是朝廷的旨意,李相不来了,由监军张煌言亲自指挥。
张煌言只得目瞪口呆,我张煌言,二十四岁,就要独自率领十余万大军兵进西域?这是要让我张煌言成为大明的冠军侯?
至于咱们的李大人最近情场得意,再加上天寒地冻的,突然对战争不感兴趣了。
随着张煌言一声令下,十余万骑兵浩浩荡荡的向西开进。
崇祯十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崇祯十七年的最后一天,广西某个不知名的山头,李定国一行一百余人已经被官军给团团包围住了。
只见山下的副将白百河大声的喊道,
“李定国,投降吧,你跑不掉了,山下全是官军。”
本书完。
ps:本书是爽文,李大人四次打建奴已经把激情打完了,再也找不到感觉了,为了不水字数只能匆匆完结。
李大人在明朝创业的生涯也就这么结束了,不过李大人即将前往三国创业,虽然三国已经写烂了,但是有李大人的三国肯定不一样。
新书《穿越三国之我是李傕之子》正式开始启航,还是我们原来的李大人,人设只是稍微变化。
喜欢李大人的义父们可以来看下义子的新书,可以理解为李大人重新开了一张地图。
第二卷
番外 第1章 二十年后
二十年后,大明永历三年(1664年)。
“就算你把大明治理得繁荣昌盛,大明的皇帝也不会感激你一分一毫。”
“啊,现在又说我尖嘴猴腮,没有帝王之相。”
“可是大明是在你的手上扭转乾坤,彻底中兴起来的。我们李家对大明恩同再造,就算坐一坐皇帝这位置又如何?”
“好,你就把内阁首辅这个位置坐到死,等你一死我们全家都给你陪葬!”
已经五十的李适不由摇摇头,
“当初崇祯皇帝对我的恩情,值得我一生誓死守护大明。”
“预儿,你要知道你爹这一生一身正气,崇气尚节,品行纯粹,可不能年老的时候栽了跟头。”
李预顿时大怒,
“爹,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干得那些事,满口都是仁义道德,干得全是男盗女娼之事。”
“你说你要给崇祯帝报恩,绍武皇帝是怎么死的,别以为我不知道。别在当我是小孩子了,我今年都二十了。”
李适顿时面色尴尬,只是说道,
“这男盗女娼用得不好,你可不要和李忠那个老混蛋学。”
“唉,故人陆续凋零,好似风中落叶啊。”
“想当年为父高中一甲第二名榜眼,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不曾想如今已经过去了快三十年,这时间可过得真快啊。”
李预顿时牙齿吱吱作响,咆哮道,
“不要东拉西扯,你就说这皇位你坐不坐,你不坐我李预来坐。”
李适脸色顿时垮了下来,
“预儿,不要仗着爹疼爱你,你就肆无忌惮,你要知道爹可有二十几个儿子。”
李预却是丝毫不怕,
“哼,大不了你将我赶回浙江老家,反正最后都是一死,我还不如在老家风流快活一段时间。”
李适捂着头,叹息一声。
这大明的忠臣现在是当得尾大不掉,特别是绍武十七年,三十四岁的绍武天子联合朝中部分臣子,想要密谋除掉自己,重掌大权。
不过被人告密,绍武皇帝也被吓得自尽。
李适这么多年反复给绍武皇帝灌输,等咱西去了,这大明的权力就还给你,你还小,师傅怕你把持不住。
但是奈何绍武天子不听劝,非要自作主张,这密谋一事刚泄露,李适还没有来得及兴师问罪,他就被吓得自尽了。
李适当时叹息,慈烺这孩子真是一身反骨啊,你就再安稳个二三十年,这大明的权力不就是你的?
这时你刚好五六十岁,正是人生阅历丰富的时候,这个时候掌权刚刚好。
要知道师傅是爱你的,要将大明的荆棘给清理干净,将一个繁荣昌盛的大明交到你的手里。
这还不算完,本来想扶保绍武皇帝的太子登基,但是奈何十五岁的太子对咱李大人流露出怨毒的眼神,这还得了,这孩子一看就不孝顺。
要知道我大明以忠孝治天下,你这就不孝了,还有什么资格当皇帝?
于是李适在绍武皇帝的几个儿子中,选了一个一看就很孝顺的孩子当皇帝,三岁的朱和桓,年号永历。
当然现在咱李大人的权力大得没有边了,军权基本掌握在手里,全国的总督巡抚全是自己人,朝堂之上更是八成是自己人,其他的人都是中立派。
不说换个人当太子,就算换个皇帝也是轻而易举。
这时李适摆摆手,
“好了,等老子哪天死了,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最近倭国的德川幕府强行霸占了我大明的石见银矿,这石见银矿每年也就产出几百万两的白银,这点钱我大明还看不上眼。”
“不过德川幕府的这种公然违背盟约的行为,我大明不仅要谴责,还要对其进行武力征讨,震慑一下周边这些蠢蠢欲动的藩国。”
“这次就由你挂帅出战征讨倭国,一定要把倭国打痛,将德川家纲擒到京师来就法,另外得让倭国全面开放口岸,让我大明的货物在倭国畅通无阻。”
李预高兴得蹦了起来,
“爹,你就放心,你儿子我天资卓越,文武双全,小小倭国不在话下。”
李适只是淡淡的说道,
“不要小看倭国,更不要高看自己,这次我让你的兄长明俨(郑成功)随你出征,你要多听他的意见。”
李预顿时小鸡啄米,心里更是兴奋不已,终于说通了老头子,他要做曹操,但是咱可要做皇帝。
李预刚走出府邸就见一年轻官员上前,关切的问道,
“小阁老,怎么样?”
李预嘴角一笑,
“稳妥了,就等着老爷子归西,不过咱爹的身体可很好,这不得等个二三十年?那我不就成了绍武皇帝?”
陈廷敬赶紧东看看西看看,才一脸紧张的说道,
“小阁老慎言啊,这话可不经说。不过既然李相已经有了这个心思,小阁老你再劝几次,搞不好就成了。”
这陈廷敬是绍武十三年(1658年)的进士,今年才二十六岁,在工部任职,投靠了当今炙手可热的大人物工部右侍郎李预。
陈廷敬颇为机智,更是计谋百出,很快便在一群人中脱颖而出,成了李预的心腹。
李预摇摇头,
“我爹想当曹操,劝不动的。我就搞不懂老头子到底在想些什么,明明唾手可得的东西,非要装矜持。”
陈廷敬解释道,
“李相受过崇祯皇帝的大恩,没有崇祯皇帝的破格录用,就没有今天的李相。”
“若是李相夺了朱家的天下,天下人又该如何看待,李相若是仙去了,又如何面见崇祯皇帝?”
“李相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小阁老你也不要急,先将自己的地位巩固,待李相百年之后,那位置不还是小阁老你的。”
李预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还是你看得透彻。”
“不过现在倭国发生了叛乱,我爹让我去平乱。”
陈廷敬顿时大喜,
“恭喜小阁老,贺喜小阁老,李相现在让你触及军权,要是小阁老再打几场胜仗,威望十足,那这天下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挡小阁老你进步的步伐。”
李预顿时哈哈大笑,
“说得好,陈廷敬,要是我成大事,必然重用于你。”
番外 第2章 大明现状
李预刚走,大明银行行长唐永安就步履蹒跚的前来拜访李适。
唐永安今年六十好几了,可能是这辈子坏事干得太多,人家六十的官员那叫正值壮年。
唐永安六十那身体可不行,面容更是看起来苍老得厉害,最近走路都不利索了。
不过眼看就要见到自己亲爱的李相,唐永安当即稳住了神态,加快了步伐,一副咱雷厉风行,身体倍好,还能为李相你发光发电再干二十年的样子。
这唐永安迟迟不肯退休,也是有自己心里的担忧。现在唐家借着自己是大明银行行长的关系,那可是发了大财,更是子孙后代繁荣。
但是自己身为李适的头号马仔,要是李适死后被清算,自己一家人也逃不过这一劫。
这唐永安是明里暗里怂恿李适称帝,篡夺朱明的江山,但是李适就是不表态,这唐永安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李相,最近京师出现了一伙江湖骗子在搞诈骗,好家伙,这群人连套路都不变一下,直接就是仿造当年我们织造局的路子。”
李适顿时一愣,只是淡淡的说道,
“那他们现在的规模有多大?”
唐永安回答道,
“这个下官就不清楚了,只是我的孙子买了他们一万两的股份,每天坐收三百两的利息,看样子最近就要跑路。”
李适砸吧砸吧着嘴巴,
“最近这两年,户部收益日渐减少,国库空虚,预儿又要出征倭国,这朝廷好像有点承担不起啊。”
“要不这次趁着这群骗子的手搞一笔?”
唐永安顿时两眼放光,
“好主意,我们推波助澜,把这事给他搞得人尽皆知,让他们席卷个几千万两。最后等他们跑路的时候,我们再站出来把他们给抓了。”
“得罪人的事他们干了,再把他们这群人给杀了安抚人心,不过这钱嘛朝廷就没收了。”
两人相视一眼,顿时哈哈大笑。
半晌李适又说道,
“这钱到时候就说被他们给运出京师了,我们朝廷可没有拿,不然我们就得罪了整个京师的人。”
唐永安赶紧说道,
“李相,你就放心,保证收拾得干干净净,让人看不出来个所以然。”
李适满意得点点头,
“唐永安,本相听说你身体不行啦?”
满脸笑意的唐永安脸上顿时凝固了下来,
“这。。。下官身体可好了,还能再陪李相个二十年。”
李适摆摆手,脸上的笑意也恢复了正常,
“好了,本相知道你的担忧。还有,你为本相出生入死这么多年,你唐永安可以死在任上,本相绝对不会提前罢免于你。”
唐永安顿时泪流满面,依稀记得第一次和李适见面。
那时候李适年轻气盛,初到京营就雷霆手段,干掉了好些京营的将领。
唐永安等一群中立派害怕牵连到自己,便推举唐永安出面给李适送礼,求放过。
从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老实本分的唐永安变得一肚子坏水。。。
唐永安当即跪在地上,声泪俱下的说道,
“李相,唐永安能遇到你真是天之大幸,我唐家必将誓死追随李家。不过还请李相看在李唐两家数百口人的份上,早做打算。”
“可不能将权力还给大明的朱家,张太岳的前车之鉴就在近前啊!”
李适点点头,终于明白这坐皇位也有逼不得已的时候,那么多手下可是跟着你富贵的,一旦你遭难,他们也会跟着倒霉。
“本相知道了,待本相死后,预儿会处理好的。”
唐永安顿时一喜,不过脸色顿时又难看了起来,
“李相,你的身体可好了,再活个三四十年不成问题,下官可看不到那时候了。”
李适笑着说道,
“那你就努力多活几年。”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大明的改变可谓是翻天覆地,大明的领土更是大大的增加。
不仅拿下了整个蒙古草原,还拿下了西域,更是在南洋有数百个据点。
朝鲜日本琉球尽皆臣服,南洋的国家也全部恢复朝贡体系,大明的触角甚至到达了非洲。
商业也快速发展着,各种工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仅通州一地,据说就有各类工坊一万余间。
大明的财政在崇祯末年每年收入不过两百万两,就算加上各种实物税收也不过一千万两。
在李适施行的士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重商主义,全部改收纸币纳税的政策后,在绍武十七年达到了最高峰,当年全国财政收入高达八千万两。
同一时空的康熙元年(1662年),收入不过三千万两。
在绍武十七年,全国进行了人口普查,人口更是高达一亿五千万人。
不过经济速度发展得太快也算是扯到了蛋,自从永历年间开始朝廷的收入日渐减少,永历二年朝廷的收入不到七千万两。
这是因为经济发展太快,而百姓的腰包没有跟上,现在生产出来的商品居然卖不出去,虽然可以向海外倾销,但是海外才多少人口,哪里能消化得了。
说简单一点,那就是百姓没有钱了,消费提振不起来。工坊赚不到钱,就得裁员,百姓那就更穷了,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李适目前的策略一是提振国内市场,让百姓富裕起来,什么刺激百姓消费那都是扯淡,都没有钱怎么刺激都没有用。
第二便是开拓海外市场,目前倭国正好撞在枪口上了,正准备拿他开刀。还有便是向人口众多的印度进军,不过这地方目前英国正在攻略。
这二十年大明的海军虽然快速发展,但是所谓百年海军,大明的海军还是有很多的不足。
大明的海军目前最远也就涉及到南洋,目前朝廷正在组织一支舰队准备远赴印度开发市场。
近在眼前的倭国,一直保持着独立的身份,大明数次让其开放市场,都被其拒绝。
最后大明靠着武力强行让其割让了石见银矿,又开放了几个口岸。
原本以为石见银矿银子多得开采不完,但是真正到手后才发现,这银矿就是一个鸡肋。
原来在倭国人手里的时候,每年能开采出百万两的银子,除掉开销也就几十万两的收益。
现在落到大明的手里,大大增加了产量,但是由于开发成本过高,路程较远,每年收益也不过两百万两。
倭国的德川幕府虽然一直眼红大明霸占了石见银矿,但是当年数千艘战舰兵临倭国外海,那遮天蔽日的景象,至今让德川家纲感到颤抖。
至于出兵夺回石见银矿,德川家纲肯定是没有那个胆子的。
只是不知道最近哪里来了一群日本武士,区区几百人就把石见银矿给霸占了,还驱逐了明国人。
德川家纲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还是挺振奋的,但是细细一想,要出大事了!
番外 第3章 中年失业
刘远,今年四十岁,是京师的土著,在京师一家酒楼当一个管事的,每月收入有二两。
十年前,刘远在大明银行贷款买了一套房,当时的价格是两百两,刘远贷了一百五十两,分三十年还清,每年只还十两。
当时刘远家还有父辈,妻子,家人都有活计,这一年十两的本息对于刘远一家来说轻而易举。
不过十年过去了,父辈老得不能干活了,只能靠着刘远夫妻二人。
刘远夫妻二人不仅要赡养父母,还要养育子女,这日子一下子就过得紧巴巴的,特别是最近两年生活水平直线下降。
以前一家人每年每人至少要做两套新衣服,这两年除了长得快的孩子,其他人连新衣服都没有做过。
今天刘远所在的酒楼因为长时间亏损,宣布关门了,刘远也失去了赖以为生的活计。
下午的时候,刘远跑了好几家酒楼应聘,不过都没有人要他。
傍晚刘远失魂落魄的走在回家的路上,深秋的寒雨丝丝落下,将刘远的衣衫打湿。
刘远根本没有心思在意这些细节,刘远何尝不知,这两年大环境不好,除了那些大酒楼生意还过得去,这些一般的酒楼一直都在苟延残喘。
特别是最近那些大酒楼开始下放市场,推出更便宜的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