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的硝烟还没有飘到欧洲。1703年11月1日,格鲁吉亚境内,一支满载而归的军队刚刚归营。
军队人数大概在六千人上下,其中一半是骑兵。看其装束,头盔、胸铠、护盾、骑矛、手枪一应俱全,精气神也非常出色,应该是一支劲旅。与他们相比,那些步兵们就要差上不少了,首先是精气神不行,**味浓厚,军人的气质不够纯粹,这样的军队首先在意志环节就打不了苦仗、硬仗。
其次,他们的装备是真的不行。军装服色杂乱,新旧不一,很多人穿戴的看起来还有些破旧。再者,兵器五花八门,有老式的火绳枪(英国产、东岸产、土耳其产的都有),有燧发步枪(来源同样不一),甚至还有使用冷兵器的长矛手。这可就奇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欧洲的军队编制里,除了骑兵之外,哪还有冷兵器部队?好吧,俄国可能有一些,但那绝对只存在于驻守地方上的三流部队之中,能拉出去作战的一定是全火器部队。
因此,这支部队是真的不行,绝对不是土耳其的正规军!
吴翼飞也站在山坡上观察这支部队。他们目前归赫拉伯里·艾哈迈德指挥,是他在本地收编的降兵,基本都是叙利亚人。他们从阿勒颇千里迢迢过来,驻守过格鲁吉亚多个城市。在一年前掀起的那场反对土耳其人的声势浩大的起义中,他们被格鲁吉亚人击溃,一路败逃到高加索山区,然后又被当地的山民们给结结实实收拾了一顿,惨不可言。
赫拉伯里奉旨平叛后,带着七千人马离开了军事要塞埃尔祖鲁姆,进入了格鲁吉亚境内。这个地方,目前混乱无比,基本没有统一的政权。多个家族或者称公爵,或者称亲王,甚至还有自称国王的,总之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无比。但他们也有一条共同点,那就是对南方那个庞然大物般的奥斯曼帝国卑躬屈膝,称臣纳贡。
赫拉伯里的大军进入格鲁吉亚西南部后,很快就打败了古利亚家族的军队,占领了其土地,并与从北方南下的萨梅格列罗的大军对峙,双方时有交火,但一直未发生过大规模的惨烈战事。在此期间,赫拉伯里借着平叛总指挥的有利身份,取得了从其他地方开过来的几支军队的控制权,整个过程非常顺利,除了不小心“战死”了一些不服他管教的将领之外——那些将领们至死也不知道,为何会莫名其妙地在山谷里遭到格鲁吉亚人的伏击。
在吞并友军的过程中,科普鲁卢家族的深厚底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个家族深耕政坛和军队数十年了,出过许多大维齐,在军中担任将领的子弟及门生就更是不知凡几了,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背靠这棵大树,科普鲁卢家族新一届代表赫拉伯里就轻松了许多,先后控制了总数高达两万五千人的军队。
不光如此,赫拉伯里这个人还多次借口“战事艰难”、“消耗甚大”,不断向伊斯坦布尔的中央朝廷讨要物资,包括但不限于武器弹药、战马甲具、粮食金钱等等。为此,他在靠近格鲁吉亚边境的地方——位于阿扎尔行省,这个省原属格鲁吉亚,人也多是格鲁吉亚人,这次也卷入了叛乱之中——修建了规模巨大的仓库,用来储存这些武器。赫拉伯里曾经向吴翼飞当面吹嘘过,这些物资足以支撑他军队两年的消耗,可谓是储备丰富了。
而拿了这么多物资,要了这么多好处,自然要有点动作了。毕竟,苏丹和艾芬迪都不是什么宽厚之人,他们之前迁就赫拉伯里是因为在西线被奥地利人打得形势吃紧,眼看有血崩的迹象,分外不愿意看到国家内部出什么事情,这才屡次答应他的要求。但后来奥地利人已经被路易十四中央突破的大军吸引了大部分精力,国王都一度逃离了维也纳,在匈牙利发动圣战的土耳其军队缓过了一口气来,形势不再是那么岌岌可危了,因此他们调整了对赫拉伯里的态度,要求他尽快平定东部叛乱,稳定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