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伯里的骑兵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攻陷了清真寺,将忠于艾芬迪的乌里玛们处死,然后挥师前往皇宫,将最后的抵抗彻底剿灭——这一次甚至都不需要他的人动手,投靠过来的伊斯坦布尔城防士兵们调来了大炮,在万众欢呼声中攻陷了帝国的权力象征,并杀死了所有的抵抗分子,包括战斗至最后一刻的数百名太监阿加们。
12月8日,在撤换了伊斯坦布尔大批军政官员之后,赫拉伯里·艾哈迈德颁布命令,要求费祖拉赫·艾芬迪及其党羽速度从前线返回受审。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埃迪尔内,穆斯塔法苏丹这才如梦初醒。狼狈不堪的艾芬迪也从匈牙利返回,与苏丹一起商议对策。而也就在这个时候,他们恐惧地发现,埃迪尔内的两万驻军也有不稳的迹象,他们神色可疑,大营中经常有不明身份的人进进出出,这让艾芬迪的心都凉透了。
无奈之下,他请求苏丹从行宫宝库中拿出部分资金,补发了已拖欠一年之久的军饷,希望以此来安抚他们。但事情似乎已经有点晚了,士兵们很快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勉强满足之后,又有新的要求。他们的**似乎永无止境,这让穆斯塔法苏丹觉得历史上那支骄横跋扈、多次废立苏丹的禁卫军又回来了……
12月14日,穆斯塔法苏丹在禁卫军的逼迫下不得不宣布解除艾芬迪父子的职务,将其流放高加索。同时,苏丹同意选派三十多名禁卫军军官前往匈牙利前线接管大军——他们的任务不是继续与奥地利人作战,而是把那十万人安全地带回来,并以此为本钱,与赫拉伯里叫阵。
15日夜,仓皇上路的艾芬迪父子在途中被杀。截杀他们的正是一支禁卫军骑兵,这些骄兵悍将们似乎已经有了自己的盘算,穆斯塔法苏丹以为能够暂时安抚他们,但谁又知道,他可能也是禁卫军军头们与伊斯坦布尔讨价还价的筹码呢?
12月19日,赫拉伯里在整顿局势后,率领数万大军西征,兵锋直指埃迪尔内。得到消息的穆斯塔法苏丹急得不行,给禁卫军军官们各种许诺,要求他们组织防线,粉碎“叛乱分子”的进攻。禁卫军军官们行动迟缓,阳奉阴违,同时不间断地派出使者前往埃迪尔内的大营,与他讨价还价。
12月23日,匈牙利前线传来噩耗,禁卫军军官们未能成功控制那支军队。派过去的军官或被处死,或被驱逐,甚至就连他们原本的军官都有些无法控制局势。愤怒的士兵们撤离了前线,打着索回欠饷的旗号,大肆洗劫了西部重镇贝尔格莱德。军官们对此只能默许,因为他们害怕士兵们将矛头对准自己。
禁卫军军官们这才发觉失掉了本钱,没有再和赫拉伯里叫板的本钱。于是在谈好价钱之后,他们果断地出卖了苏丹,将埃迪尔内献给了赫拉伯里。
而赫拉伯里也很有勇气,他仅仅带了千余骑兵,就进入了两万余禁卫军盘踞的埃迪尔内,然后当着穆斯塔法苏丹的面宣布将其废黜——唔,奥斯曼帝国的军人们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整个过程非常熟练——由素来柔弱胆小的艾哈迈德三世继任帝国苏丹。
搞定了埃迪尔内的局面后,赫拉伯里第一时间以新苏丹的名义大赦从前线退下来的十万乱军,并将艾芬迪及其党羽的财产搜刮一空,充作所有人的赏赐,于是很快就安抚住了这支军队,整个国家的局面大体上稳定了下来。
事情到了这一步,可以说这场政变基本上是成功了。各地可能还有一些乱军在肆虐,多是趁火打劫之辈,不足为虑。外部形势也还不错,奥地利人见土耳其人撤走,也飞快地从匈牙利闪人了,千里奔回维也纳保家卫国。路易十四在不经意间又帮了奥斯曼帝国一次,真应该发他一个一吨重的勋章呢。
至于东岸人嘛,自然也是笑哈哈了。这一票投入小,回报巨大,值得庆贺。什么?赫拉伯里会不认账?兄dei,你多虑了,东岸人有的是办法让他就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