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一片靠近新罗马帝国边境的广阔太空,一艘舰身上涂着帝国双头鹰军徽、约三百米长的星际巡洋舰正以百分之一光速的经济巡航速度前进。( )此时的巡洋舰不用耗费任何燃料,完全凭借惯性在太空中高速滑行。
舰长姜子钺海军上尉悬在空中穿起太空作战便服——一套紧紧裹住身体连裤、带袜、手套和头套的紧身衣。衣服是复合材料制成的,分里外两层,带有智能控制芯片和充气机,可对中间层充气,使身体受压,可以有效减少失重对人体肌肉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衣服在胸部和腹部等要害部位都附上轻薄的防弹织物。
当他熟练地从衣服打开的后背钻进去,把自己的身体和大光头套进去后,后背的拉链自动拉上。他调整了一下各个部位使自己感觉更舒适后,对着墙壁上的大方镜摆弄了一会儿。
其实他没什么好打扮的。在帝国星际舰队服役,除了少数舰队高级军官,几乎所有出勤的官兵都一个模样:剃了光头,穿上太空作战便服,跟职业潜水员一样,只有一张脸露在外面,就是少了潜水镜和氧气瓶。
姜子钺这身内服的颜色是纯黑色,并画有一条跨右肩海蓝色绶带,表明他是个军舰指挥人员;他右肩上的黑底软肩章上三颗银色四角星,表明他是名星际舰队上尉;他左肩的黑底软肩章是一个工作识别章,上面有两个图案,一颗银色四角星,被金色麦穗环绕的银色银河系盘面上有一个金色舵轮,表明他是一名巡洋舰长。
他便服的左胸上贴着四排软质勋章——帝国的勋章都是用贵重金属甚至宝石精心打造,出于安全与方便的考虑,出勤和作战情况下佩带,都用相同图案的软质勋章代替——最下两排是加入动员超过十艘战舰的战役中战斗的战役纪念章,有十个,表明上尉参加了十次较大规模的加境冲突。
中间一排是立功勋章和出勤奖章,共有五个,当中有两枚是比较引人注目的:白银银河底黄金交叉步枪的帝国士兵优秀服役奖章——表明他是从基层的士兵提升上来的;白银盾形底黄金交叉匕首的帝国勇气勋章——表明他曾经指挥战舰击败绝对优势的敌人。
最上一排只有两枚勋章:代表帝**人最高荣誉的白金银河底黄金凯撒侧面像的黄金凯撒勋章,这枚勋章和帝国勇气勋章一样,都是表彰他在一年前发生的太极行星境冲突中单舰击溃英仙联邦十三艘战舰组成的侵略舰队;另一枚是黄金帝国鹰徽奖章,图案是一只双头鹰抓着银河展翅飞翔在银色线条组成的光线上,这枚奖章是军民通用的,获得者便是曾经驾驶飞船或指挥舰队飞越边境进行战斗后安全返航的人。
舰长的衣服右胸上还有一个盾形舰徽,金黄色的盾形上画着一个勇士正把剑刺入一条恶龙的心脏,这勇士便是中古高地德语史诗《尼伯龙根之歌》当中屠龙的齐格飞;盾形下还有一条展开的卷轴,上面用德文手写体标着“齐格飞”。舰徽下面的军人标签写着两行帝国官方通行文字:一行汉字“冯·姜子钺”,汉字下面是他的英文名“VeitvonJiang”。
冯·姜子钺是他的姓名全称,之所以用这种中西杂糅的古怪名字,源于他的父母和新罗马帝国的社会风气。
他的母亲姜小琪是位纯正的中国人,可他父亲沃尔夫冈·冯·道尼尔斯马克却是位德国人——某某国人只是新罗马帝国按公民祖先血统来源进行人口分类的称呼,那时传统的地球国别早已经不复存在。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帝国公民。
不过他看起来不像是混血儿。倒像中国社区——即使在星际时代。华人移民还是改变不了族群聚居地习惯。另一个喜欢聚居在一起地族群是犹太人。不过社会上并没有“犹太社区”地说法——成长出来地纯正中国男人。
因为帝国地官方通用语言只有汉语与英语。所以一般地帝国公民地名字有汉英两种。像”“子钺”是他地汉名。“维特(Veit)”是他地英文名。但他地姓却“大有来头”。
本来多数中国人地传统是儿从父姓。但根据帝国婚姻法地规定。孩子成年后可自由选择自己父母任一方地姓氏为己姓。姜子钺成年后觉得自己完全一副中国人面孔。如果还跟老爸姓。用那个拗口冗长地“道尼尔斯马克”当自己地姓。非常不方便。就改用母姓“姜”。
可当他进入社会后却发现。帝国社会崇尚贵族地风气十分浓烈。帝国元老院、执政官和帝国枢密院分封了一大堆在争霸战争中立下了许多功勋地人为帝国贵族。
虽然这些贵族绝大多数只是拥有炫目地头衔。并没有什么实际特权。但人们却对他们敬佩有佳。后来演变成许多没有贵族头衔地人。也热衷于寻找自己祖上在地球传统社会里地贵族血统。逐渐地。向往贵族生活、培养贵族气质、尊崇祖上具有贵族血统地人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而向来注重名誉地冯·姜子钺自然也不能免俗。
姜姓虽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历史上也出过许多名门望族,然而姜子钺却找不到母亲祖上任何贵族血统的证据。他只好将父亲的日耳曼贵族姓氏“冯”给弄过来用,加在姓名的前头,成为“冯·姜子钺”,以彰显自己身上的贵族血统。
起初帝国户政官因他这种不仑不类的姓名而拒绝给他改动身份证件和户政资料,没想到冯·姜子钺竟煞有介事地拿着《新罗马帝国婚烟法》和父亲的书面授权频频前来理论纠缠。户政官不胜其烦,只好给他更改。
像他这种情况,在帝国社会倒并非少见。
然而相比英仙联邦户政官要应付无数为追求个性而起的千奇百怪的姓名,帝国户政官的工作要轻松得多。
终于在镜子前“打扮”完后,姜子钺上尉便飘出自己的卧室,来到通道,他把门口从通道上面垂下的一副银色自行杆末端的带子扣在腰上。这样他就被两根自行杆吊在通道里,脚底离地十公分。接着他按了一下右边杆上的一个绿色按钮,自行杆便启动,带着他沿着通道悬空前进。
这是新罗马帝国巡洋舰“齐格飞”号的主通道。
而自行杆则是普遍存在于帝国宇宙飞船内部的行动辅助工具——它们其实是一种被安装在固定的滑轨上、带驱动电机的滑杆。
近千年以前,也就人类刚刚能够飞出地球的时候,其所使用的飞船小得可怜,宇航员在船内的移动空间很小,因此,在失重的太空中他们只需通过调整自己的姿势和借助一些握把便可以轻松“飘”他们想要去的飞船内部。
可是现在的飞船远非那时的太空飞行器可比,不仅装备反物质发动机,可以做超光速航行,体积和容积也很大。唯一一成不变的就是在太空中仍然是无重力的——人类科学家至今仍然造不出像旧时科幻电影里那种与地球完全相同的人工重力。而船员在飞船内部的移动范围十分大,单靠古老原始的“飘”就很不现实,既费力又费时。
所以工程师们就设计出这种自行杆,用以帮助船员在飞船内快速行动。由于自动化极高,一般飞船里船员们的活动不过三个区域——生活区、控制室和推进室,而这三个区域通常由宽大的通道连接起来,安装自行杆并没有什么内部空间问题。流传在星际船员当中有这样一句话:“地上脚,空中杆。”
“齐格飞”号里的自行杆还算不错,都是成副的,而且有腰带固定身体。冯·姜子钺上尉以前在更小的驱护舰上服役,那些小型战舰上通道十分狭小,自行杆也是单个,而且往往没有腰带,使用时只能用手抓住。
在一些旧式大型的战列舰上,军官专用的自行杆下方往往还带有舒适豪华的座椅。不过在帝国的不少新式战列舰上,这种豪华型的自行杆系统往往只是备用设施。因为这些新型战舰能够在太空航行中不断地沿船体纵轴翻滚,使舰内产生离心力,从而使船员可以享受到相似的“重力效果”。
这种设计来源于帝国的豪华游轮,就是要消耗更多的能源,配备专门的控制和推进系统,挤占更多的空间、提升使用成本,对船体内外的布局和质量分布也有苛刻的要求。对于船员数量只有几十人甚至几个人的中小型船只来说,也加入这种设计就极为华而不实。
而且中小型飞船体积小,旋转半径很小,旋转起来产生的加速度和科氏力(科里奥利力,Coriolisforce,导致旋转偏移的一种惯性力。)对人的内耳产生很不舒服的刺激。所以在中小型飞船上搞这种费力费钱的旋转,反而得不偿失。
与帝国舰队不同的是,英仙联邦的舰队没有自行杆系统,也没有船体翻滚设计。联邦政府推行磁力鞋标准,即在飞船内部通道底部铺上特殊的板材,船员穿上带有电磁装置的鞋子。当飞船进入太空后,通道底部的板材通电,产生磁性。同时船员鞋子的电磁也启动,产生相对磁极的磁性,船员就会被吸附到地面,而不至于随便就飘到空中,然后就可以像在行星上那样走动了。
联邦宣称他们的磁力鞋不仅效果极佳,而且成本低廉,能应用于任何级别的飞船。联邦政府的星际标准委员会,在面对国民和议会的质询中称帝国的船体翻滚设计成本太高,而且产生的“重力效果”不佳,自行杆则使船内通行受到限制,同时两者都还严重影响了船舱内外布局。
不过,穿过磁力鞋的人普遍认为,启动电磁后走在飞船内部通道上,感觉就像脚底下沾了一层胶水,抬脚总不是那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