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arning:array_filter() []: the first argument should be an array in <b>d:\book\c\17k.php on line <b>21
1980年,毛里塔尼亚的所有军队都已经退出了西撒哈拉地区,可是,自1980年至2007年的这整整二十七年间,毛里塔尼亚却并没有撤回其延伸在西撒哈拉的触角。
摩洛哥政府认为,毛里塔尼亚人不甘心就此退出西撒哈拉地区,让摩洛哥人在西撒哈拉一家独大,所以,一直以来,毛里塔尼亚政府都在暗中地支持“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与摩洛哥的战争和对立。
并且,以“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为代表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能够进入只有主权国家身份才能加入“非洲统一组织”,也是由毛里塔尼亚政府一手推动的。
另外,联合国在西撒哈拉问题上的“过度关注”和“偏向性斡旋”,难说没有毛里塔尼亚在其中作怪的影子……
毛里塔尼亚一直都在暗中不懈地支持西撒哈拉人民的独立!
敌对变合作,盟友成仇敌,这就是如今毛里塔尼亚与西撒哈拉,与摩洛哥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纠葛,也是摩洛哥政府暗中指使雇佣军前往毛里塔尼亚训练毛里塔尼亚反政府武装分子,并积极地组织毛里塔尼亚反政府武装分子袭击毛里塔尼亚政府的最终原因,是摩洛哥对毛里塔尼亚在“西撒哈拉问题”的“墙头草”立场上展开的暗中报复行动。
也是在此复杂难理的背景下,我们14号这才来到了毛里塔尼亚……
很明显,毛里塔尼亚与法国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如今,有一群神秘的海外雇佣兵在毛里塔尼亚的土地上肆意的活动,挑战毛里塔尼亚政府的权威,而毛里塔尼亚的政府和军队对此却毫无办法,他们不得不寻求法国人的帮助,毕竟,这也间接地挑战了作为毛里塔尼亚宗主国法国的威严。
法国人在非洲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几乎全依赖于遍布海外的法国外籍兵团,而14号又是法国外籍兵团最精英的行动匕首,故此,我们这才来到了毛里塔尼亚,协助毛里塔尼亚政府清理活动在毛里塔尼亚领土上的雇佣兵……
毛里塔尼亚是非洲的沙漠国家,比尔莫格兰更处在非洲沙漠的中心,我们来到了比尔莫格兰,这个小城荒凉的让人心惊。
比尔莫格兰小城比我们去过的任何一个非洲的城市都要贫瘠和荒凉,准确的来说,比尔莫格兰不应该被称作是“城市”,最多只能算是个“城镇”,甚至是“村庄”而已。
因为,就我们之前所去过的非洲的很多地方,哪怕就乍得的基希基希而言,比尔莫格兰还比不上乍得北方沙漠里的一个小镇,然而,在毛里塔尼亚的行政规划中,比尔莫格兰确实又是一个“城市”。
我并不是依此来赞誉乍得的沙漠小镇基希基希的,也不是为了贬低毛里塔尼亚的小城比尔莫格兰,我只是在讲述一个事实而已,讲述一个在非洲普遍存在的事实,在撒哈拉一带的非洲国家,他们的生活从来都是“水深火热”……
比尔莫格兰小城里正儿八经的餐厅只有一家,而且还兼着旅馆的工作,那座为来自发达国家的现代人类所置办的唯一的电影院里,却只能播放着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影片,而且,哪怕就是这座破落的电影院还处于半休眠的状态,一个星期也不能播放上一回电影。
比尔莫格兰唯一的宏伟的建筑就数小城里的那座清真寺了,伊.斯.兰特色的寺宇漂亮得就好像是一座小小的宫殿,这是比尔莫格兰小城居民唯一值得骄傲的东西,宗教对那些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土著摩梭人而言,往往是物质缺乏的生活中莫大的安慰。
还好,我和我的兄弟们此行来到比尔莫格兰并不是为了旅行,或者来享受生活的,毛里塔尼亚沙漠里的雇佣兵实在是太猖狂了,不久前,他们又在阿格马尔洗劫了毛里塔尼亚政府军的一行运输队。
据毛里塔尼亚的政府军的代表向我们透露,此行劫匪大约一百五十人左右,而且,这伙人中有大约五十人左右是穿着统一服装的雇佣军,其余的一百多人应该是来自于毛里塔尼亚当地的反政府武装分子,是雇佣军带领着这些毛里塔尼亚的反政府武装分子洗劫了毛里塔尼亚军方的运输队。
西非弱国的毛里塔尼亚军方运输队的押运宪兵远不是这帮训练有素的雇佣军的对手,如果只是毛里塔尼亚的反政府武装分子前来截队那倒还好,可是,在装备精良的海外雇佣军的率先突袭下,毛里塔尼亚军方运输队押运的军方物资很轻松地就被这伙人劫入了茫茫的撒哈拉大沙漠。
毛里塔尼亚的军方不是没有想尽办法去剿灭这帮活动在毛里塔尼亚领土上的雇佣军,可是,无论是就装备、情报,还是就战斗力而言,毛里塔尼亚政府军都不是这伙雇佣军的对手,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伙人在毛里塔尼亚的领土上兴风作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