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的接触,冯天鸣也知道杨国华夫妻的骄傲和坚持,知道既然他们已经说了,那就肯定是不会要自己的钱的。这样知进退有底线的人,冯天鸣更加欣赏,觉得自己认得这个结拜兄弟人品是不用说的。
冯天鸣不缺钱,他也大方豪爽,但有些人总是喂不熟的白眼狼,比如他的秘书和y省那帮人。经过这次的教训,冯天鸣觉得交朋友最重要的还是人的品性,心腹不用太多,也不用太聪明,只有忠心有原则就好,要不然又会是y省那些白眼狼。
冯天鸣欣赏杨国华夫妻,就决定尊重他们的决定。大不了进学校花的钱他给杨国华夫妻少说一半,反正花了多少钱又没有人知道,既然他已经认下杨国华做兄弟,做幕后英雄帮兄弟一个忙也没有什么。
“好,既然二弟和弟妹都这样说,我也不客气。”冯天鸣点头同意,“我先去找那个校长问问情况,看这个建校费(和超编费一样的意思)要怎么给法,到时候要多少钱我再给你们说。我估计这也就几千块钱的事情,你们也不用担心。”
“要几千啊!”旁边的王淑芬听说要好几千,有些心疼。她和杨天志在家种地,一年的收入才一千多点,几千块钱就进一个学校,想着王淑芬就觉得有些不值。“城里读书这么贵啊!国华,要不还是让月儿她们在白水镇上读书吧,镇上可不要什么超编费。”
杨国华他们一愣,完全不明白王淑芬的出发点是什么。不过幸好有杨天志在一边,老俩口处了大半辈子,王淑芬心中的真正意思,还是杨天志才明白。
杨天志瞪了王淑芬一眼,责备道:“你个老太婆知道什么,说这样的话不是让冯大哥和大嫂看笑话吗?这城里的学校能和我们镇上的学校一样?锦华市可是c省的省会城市,我们镇上的学校哪里比得上这里的。上次我去给月儿开家长会,她的班主任都说了我家月儿这样聪明,在小镇上上学完全就是被埋没的,还让我有关系就把孩子送到县城上学。”
“人家老师都说了,高考的时候啊,城里的孩子考大学的分数都要比农村的低,说是特殊照顾。你个老婆子连这点账都不会算,不过花个国华一两年挣得钱就能考一个更好的大学。上了大学,多少钱不挣回来了。你不就是想修家里的房子嘛?那房子也没坏,完全可以住人,孩子们走了就我两个人住,完全可以再坚持几年再修也没有问题,你不要看到老五家修房子就羡慕,他可是有三个儿子呢,不多修一点去哪里找儿媳妇啊。”
王淑芬被杨天志这样一说,仔细想了想到真的是这么一回事。反正他们家修房子也不着急,多等两年也没有什么。
“嗯,你爹说的不错,可以!”王淑芬对杨国华说道。
杨国华懵了,旁边听的人也是懵了,完全没有明白为什么杨天志就是说了一些真真假假的消息就让王淑芬的态度大转变。想不出来原因,众人只得归结为“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见大家的意见都统一了,冯老爷子突然又心血来潮,说道:“这学期似乎才刚开始吧,要不天鸣干脆问问可不可以现在就转学来十中。月儿现在已经是六年级了,后半期是不能转学的,要转只能等到六年级毕业。一般转校生刚进十中都是分到差班,下一学年统考后,看成绩才能调班。”
“初中可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在差班被那些人影响一年,对月儿的学习可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我觉得最好是现在能转学就转学,去六年级适应一下,然后好好考试。我们家月儿这样聪明肯定能够考上一个好的班。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好的班级,有好的老师,有同样城里好的同学,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这孩子考上大学最少也有七成。”
在场的人虽然不明白其中的科学依据在什么地方,但他们很相信冯老爷子四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而且,俗话说的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和好学生在一起,再怎么也不会错多少。这样想着,不用吩咐,冯天鸣就拿起话筒给副校长打电话,约他晚上吃饭,商量转学的事情。
本书来自